在面对困境的时候,父母会遇到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将他们的信心传递给他们的子女。我们知道生活中充满挑战,因此我们希望孩子们,不论是在学校的运动场上,还是在将来的战场上,都能够学会如何去信靠磐石耶稣基督。但是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信靠基督呢?

几年前,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有一家人,他们过着舒适、平安、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国家突然发生了战乱,这个家庭中的父母和他们年仅11岁、8岁的两个女儿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

11岁的亚美尼亚女孩伊丽莎白和她的家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土耳其。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之前的几个月中,他们的生活遭遇了剧变。伊丽莎白的父母是基督徒,他们在伊丽莎白还小的时候就按照圣经真理教导她。1915年4月,伊丽莎白的父亲被土耳其士兵逮捕,并且遭受了他们的毒打,他们强加给伊丽莎白的父亲各种罪名。

如果伊丽莎白的父亲否认基督,并且宣誓效忠穆罕默德,他当时就可以获得自由,但是他拒绝了。在父亲第二次被捕之后,伊丽莎白到处寻找他。当她找到父亲时,她看到父亲被打得遍体鳞伤。伊丽莎白跪在父亲身旁,挨近父亲的脸庞,她听到父亲对她说:“不论将来要经历多少苦难,都不要否认基督。基督为我们死了,我们靠着他的名可以刚强壮胆。”

这是伊丽莎白最后一次见到父亲。之后,她和母亲还有妹妹逃到了另一个城市,她们在那里打工谋生。

“我的时候到了”

伊丽莎白的雇主开始向她施加压力,让她否认基督,但是她的母亲对她说:“记住你父亲给你们立下的榜样。”然后她的母亲又说道:“我自己面对挑战的时间到了。今天有人告诉我,所有亚美尼亚的成年人都必须接受穆罕默德,否则他们将会被流放。”母亲哭泣着继续说道:“我不能否认基督,虽然你们两个孩子都需要我,但我不能否认基督。我知道他会看顾你们两个孩子的。”

第二天,母亲和数百个亚美尼亚人一起被带走了。伊丽莎白和她的妹妹成为了孤儿。

你能够想象,伊丽莎白的父母和伊丽莎白最后一次说话时的痛苦吗?他们多么希望可以保护自己的两个女儿,不让她们遭遇苦难。但是他们知道,他们不可以否认自己的救主。因此他们作出了最好的选择——凭着信心将自己的女儿交托给耶稣。

神解救了这两个女孩,保守了她们的安全,直到战争结束。两个女孩都移民去了美国。

我能信靠神吗?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我的孩子们都和我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没有遭遇任何危难。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故事中的父母那样大的信心。如果神将我或者我和丹尼斯一起带去了天堂,我是否会相信神能够看顾我的孩子们?如果神允许我的孩子们经历一些伤害或痛苦,我是否会相信神的主权和慈爱是永不改变的?

今天,我们大部分的人所面对的一切挑战都不足以与一百年前发生在土耳其的动荡相比。但是答案仍然不变:耶稣基督仍然掌权。不论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们依然可以相信他会看顾我们。我们必须把这些真理教导给我们的儿女,使他们能够相信基督,凡事信靠基督。

如果我们的孩子感到焦虑或者恐惧,他们很可能是从我们身上获得了这些感受。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那么他们也必须从我们身上感受到这种信心。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你真的相信神是大能的神吗?

今日的基督徒都站在同一块磐石之上,也就是2000多年来,他们一直都在信靠的那块磐石。不论世事如何变化,耶稣基督这块磐石永远不变。

教导你的儿女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将这个真理传递给我们的儿女,让他们能够同样信靠这坚固的磐石,长大成人呢?

《申命记》6章4-9节一直是我和丹尼斯教养儿女的指引。这段经文的开头是耶稣后来所讲的“最大的诫命”:“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你应该把这段经文教导给你的儿女,并且让它成为你的生活方式,而不只是把它局限在主日学或者家庭敬拜的时间里。

神的话应当时刻“记在心上”,这些话对你实在太重要了,以至于你不得不和孩子们分享。在每日的生活环境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机会可以和孩子们谈论神,谈论他的儿子耶稣基督,以及谈论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将他们引到基督面前

随着儿女慢慢长大,他们常常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比如在学校的麻烦,与朋友之间产生的矛盾,遭遇到大人给予的不公正待遇,受到别人的欺凌等等。这时候,你要主动地去和他们进行交谈,将他们引到基督面前,教导他们如何信靠神。这些麻烦会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但是如果你不去教导他们如何解决这些麻烦,那么你就是在任由他们经历更大的挫折。

允许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讲述他们的遭遇。家庭必须成为孩子们能够自由表达畏惧和痛苦的地方。这时,你要去表达你对他们的爱,你要去肯定他们,帮助他们作出明智的选择。在他们经历困惑的时期,你可以充当一位“属灵评论员”的角色,和他们探讨当前发生的事情,并且帮助他们看到圣经的观点。

我相信,展示出真实、坚固、扎根在磐石之上的信心是神给父母的呼召,而且我们的儿女会看到我们的这种信心。我们应当记住要在一言一行中去展示这种信心,因为我们的孩子时刻都在关注着我们。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版权 © 2016家庭生活,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