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什么样的礼物对你的孩子最有价值?是你的旧皮卡车吗?是供他上大学吗?是你诚实正直的声誉吗?都不是。虽然这些东西都能给你的孩子带来好处,但是他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物品、财产和良好的名声。他最渴望、最需要的是与你的关系。他希望了解你的内心。他想要的是你这个人。他若是得不到你,就不容易认识神、把自己交托给神。 这个真理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孩子。我(丹尼斯)还记得女儿阿什莉三岁时我和她的第一次“约会”。我在办公室给她打电话说:“喂,小公主,我是爸爸。我非常想在今天晚上跟你来个特别的约会。” 女儿在电话那头咯咯地笑了。然后我听到她兴奋地对她妈妈说:“爸爸要带我出去约会!” 过了不久,我开车回到家,走到门口敲门。芭芭拉开了门,我对她说:“太太,您好,请问您的女儿在家吗?”阿什莉穿着她最漂亮的衣服,蹦蹦跳跳地跑了出来。我们手拉着手走到那辆旧的旅行车旁,我为她打开车门,她爬了进去。 路上,阿什莉伸出她小小的胳膊搂住我的脖子。我们到了一家餐馆,在那里吃了巧克力派、巧克力冰激淋——就着巧克力牛奶。晚饭后我们去了一家电影院,阿什莉在座位之间快乐地爬上爬下。我们吃着爆米花,喝着饮料,幸福地看完了动画片《小鹿斑比》。虽然不小心弄洒了爆米花和饮料,但是我们都很开心。 在回家的路上,仪表盘上的淡淡绿光映照着我们的脸庞。我问女儿:“阿什莉,今天晚上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阿什莉用她的小手拍拍我的胳膊,说:“就是和你在一起,爸爸,就是和你在一起。”我的心顿时柔软地一塌糊涂。 直到女儿们都十几岁了,我仍然继续保持和她们“约会”的传统。这是我享受天伦之乐、了解她们的最新动态、与她们保持亲密关系的一种方式。 让基督的爱透过我们流淌出来 父母要透过亲身参与孩子的生活,将爱浇灌在他们的生命中,这也正是神为他的所有儿女所做的事:“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耶31:3)。当我们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孩子,就会吸引他们来亲近我们。父母与孩子一同经历的美好时光会帮助孩子认识父母的爱,这种爱让他们体会到神渴望亲近他每一个宝贵儿女并与他们建立美好的关系。 子女常常从父母身上看到神的影子。身为父母,我们的角色和责任都是非常重大的。我们若让耶稣基督的爱透过我们流淌到孩子身上,以此彰显出天父的品质,我们就是成功的父母。 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复杂深奥的神学理论和实践。我们的建议很简单,三个词即可概括:时间、身体触摸和交谈。这三点帮助我们与孩子建立真实而亲密的关系。孩子藉着这种关系,开始生出属灵生命的根。我们还没有见过哪个孩子(或成年人),在缺少与父母好好共处的情况下,还能感到自己是被爱的,孩子心中似乎并没有这种观念。当他们想要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想要的就是爸爸妈妈的陪伴。 时间 教养子女是需要时间的。所需的时间随着他们的成长而变化。当你的小宝贝成长为青少年时,你可能需要他们为你付出一些时间!但是不管是么时候,他们都需要你能随时在他们身边,能抽出时间陪伴他们。 在生活节奏如此紧张的今天,这种要求绝对是一种挑战,对于单身父/母更是如此。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必须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我们鼓励你认真思考你是如何分配时间的,当孩子需要你时你是否在他身边? 我(丹尼斯)的日程安排总是很紧,当我们培养四个孩子高中毕业后,每天的电台节目还有写作、演讲、出差等诸多工作任务使我愈发不着家。多亏了芭芭拉不断的、温柔的提醒,我才调整了日程表和优先事项,以便和仍然住在家里的两个十几岁的女儿培养更深的关系。 其结果是,我更深入地参与了她们的生活,帮助她们处理约会、同龄人的压力、界限等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女儿们需要一位爱她们、对她们说真话的父亲。她们知道我在乎她们,因为我一直在她们身边。 身体接触 经常的身体接触也会让孩子感到被爱。拥抱、亲吻和拉手都是在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你是被爱着的。” 在孩子小时候,你要常常把他们抱在你膝上坐着。你并不需要什么理由才来拥抱他们,每天要有特定的表达爱意的动作,例如晚安吻。直到现在,即使孩子们已经是青少年和成年人,我们仍然在他们睡前送上晚安吻。 每天当你下班回到家,或者在外奔波了一个下午回到家后,都是向孩子表达爱意的好时机。在孩子们年幼时,我们发明了一种独特的问候方式,叫“熊抱”。例如,我(丹尼斯)会走到女儿黛博拉身边,说:“你想来一个宝宝熊拥抱,还是妈妈熊拥抱,还是爸爸熊拥抱?”她会咯咯地笑着说:“宝宝熊的。”于是我就轻轻抱她一下,同时模仿小熊的叫声“吱吱吱”。 然后黛博拉会小声地说:“爸爸,我还想要一个妈妈熊的拥抱!” 这时我会稍稍用力地环抱着她,发出“嗯——”的声音。 “现在我想要一个爸爸熊的拥抱!”黛博拉会紧紧闭着眼睛,胳膊贴在身侧,一动不动等着我的拥抱。这时我会将她紧紧地抱起来,并发出吼叫声:“吼——”黛博拉总是又叫又笑的。即使在多年后的今天,每当我问黛博拉是否想来一个熊抱时,她都会开心地笑起来。 作为父亲或母亲,你绝不要停止向孩子表达爱意。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这种身体上的接触可能会令你们有些尴尬,但不要停止。他们仍然需要你爱的触摸。 我(芭芭拉)有一天从十几岁的儿子本杰明身上认识到这一点。我的“宝贝”如今长得比我还高;我得踮起脚尖才能亲吻到他的脸颊。他下巴上刚刚冒头的胡须刮着我的脸,提醒我他很快就要离家远行了。我拥抱了他,松手,刚想后退,这时他紧紧地抱住我不肯放手,他的反应让我又惊又喜。他像是在说:“别停下来。虽然我看起来已经长大了,好像不再需要这种拥抱,但别放开我。其实我心里很喜欢你拥抱我。”于是我紧紧地抱住他! 交谈 我们常常听到成年人说这样的话:“我觉得,如果当初父母和我经常交谈的话,我们会相处地更好一些。” 现在你可以为孩子树立一种新的模范。一个属灵健康的家庭必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你的价值观、你的梦想,你对家庭与孩子的目标和期望都告诉他们。问问他们自己有什么忧虑、梦想和目标。我们传达爱心不是靠着话语本身,而是在与他们交谈中表明你非常关心他们,愿意走进他们的生活,陪伴他们一同成长。 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与家人交谈就显得更加重要。劳拉那一年16岁,她想知道这是不是末日的开始。黛博拉那时18岁,她问是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们针对她们的恐惧和对未来的疑惑进行了有益的讨论。我们还借机提醒她们记得神的属性——他至高的权柄、他的怜悯和慈爱,他渴望我们与别人分享福音。我们和女儿能有这样的讨论都是因为我们有亲密的关系。 当宝宝尚在孕育之中,这种爱的对话就开始了。你们的话题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展开;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你们就可以像朋友一样交谈。 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是一种挑战,但是这个阶段的沟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许多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似乎根本不想和父母交谈。但是你不要放弃。你必须主动出击,执着而温柔地与他们保持沟通,做好层层铺垫,预备他们心情转变、愿意与你倾诉的时刻到来。与他们交谈时要全神贯注,耐心倾听后再作出回应。 我们其中一个儿子进入青春期后,不愿意和我们沟通,那种状况真是令我们烦恼。他觉得没有我们他也能做得很好,这让我们很难和他发展关系。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互相提醒:我们是大人,他还是孩子;他需要我们用成熟的、成年人的爱来爱他,而不是像不成熟的人一样排斥他。 这种状况很容易让你感到受伤害而退缩,但是为了你的孩子,你不能退缩。我们爱这个儿子,所以坚持和他培养关系。那并不容易,但我们不断尝试与他沟通,走进他的生活,使他最终从中受益 ,我们不止息地爱他信任他,与他建立亲密关系,这帮助他避免了很多麻烦。 对于该如何陪伴并养育孩子的事上,我们有一位完美的楷模,就是主耶稣。他说:“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3:20)。慈爱的神在叩门、等待,迫切地要进入某个人的生活——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想到我们时,就联想到这样的画面。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本文选编于丹尼斯和芭芭拉·雷尼的作品《建造属灵的家庭》,©2002 。经出版社许可使用。本文未经书面允许不可转载。

如何为孩子做“大”祷告

玛丽亚,一个快乐正常的六年级学生,成了一名中学新生。她是个好学生,当时她和自己最要好的女孩子们准备好了到邻近的中学上学,而且对新生活感到非常激动。但是,入学的第一天,这一切都改变了。玛丽亚完全变了,好像经历了一次恐怖袭击。她开始哭泣,哭得无法自控,别人也安慰不了。悲摧的是,此后整个学年,几乎天天重复这样的场景。妈妈开车送她去上学,但经常无法让玛丽亚从车上下来。有的时候,马利亚会鼓起勇气去面对她的上学恐惧感,结果大部分时间只是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办公室里坐着,或坐在课桌旁哭泣。新生活成了她的噩梦。 那段时间,玛丽亚的父母竭尽所能来帮助女儿。他们为她祈祷,和她一起祈祷。她开始去看专业的基督教心理咨询师,而且她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每天和她一起学习。她还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 第二年,玛丽亚就要上七年级了,她和爸爸妈妈都同意去一个新学校上学,那是一家声誉良好的教会学校。事情一开始挺顺利,但仅仅几周后,玛丽亚的恐惧卷土重来。 玛丽亚在七年级的深秋走出了低谷。她妈妈凯瑟琳写到:“这是我经历过的最令人揪心的事情,眼睁睁看着我的孩子深陷如此悲惨的处境。她对神哭诉,她求我帮她…….很难描述当时的情形有多严重。我不是说受不了一个哭闹着不肯下车的不听话的孩子,而是在说真正的可怕的歇斯底里…..,扭动身体,发出刺耳的喉音等等症状。 事情很严重,凯瑟琳和丈夫开车带玛丽亚到当地一家精神病医院。他们大概告诉玛丽亚说,如果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恐惧感,就只能让她住院治疗。他们不是在威胁玛丽亚。这对基督教徒夫妻不知道如何帮助自己的女儿。药物,治疗和祈祷貌似都不管用。 玛丽亚不情愿地答应再试一次上学。凯瑟琳记得自己让玛丽下车,目送她那恐惧但坚定的七年级女儿哭泣着消失在学校的大门里。凯瑟琳写到:“我回到车中,开始抽泣。然后像平日每天那样为她祈祷。我是这样祈祷的:‘主啊,请帮助玛丽亚,求你,求你,求你!主,我知道你听见她对你哭诉。你为什么不愿意帮助她?请帮助她迈出第一步,挺过上课的第一天。 然后真的就应验了。凯瑟琳的祷告有了突破性进展。当她坐在车里祈求主帮助玛丽亚挺过这一天时,她清楚地听到主对她说:“你从我这里想要的真的就只是这么一点儿吗?” 这实在是一个好问题,不是吗?多少次,家长在绝望的时刻来到主跟前,乞求的仅仅是挺过难关?多少次,身为基督徒家长的我们只是简单地向主乞求最基本的关爱,却羞于要求主给予我们最大的恩惠?困境中祷告的我们,是多么容易忘记基督给我们的孩子许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你听到了吗?圣灵对你说:“你从我这里想要的真的就是这么一点儿吗?” 凯瑟琳感到了圣灵的温和责备,决定放胆祷告。她写到:“于是我放开顾虑,对圣灵说:‘我想要的不只这么点儿。我想要玛丽亚优秀,而不仅仅是很好!我想要玛丽亚被神祝福!我想要认识她的每个人都知道你的手在牵着她。我想要遇见我孩子的每个人都知道神已经祝福了她!’” 而主就这么做了!那天玛丽亚不仅挺过去了,她竟然还很开心。她表现得不但好,甚至可以说很优秀。从此以后,每天她都很优秀。今天玛的玛丽亚是一个快乐的少女,在学校表现突出。她有很多朋友,在学校啦啦队跳舞,成绩优良,还在自己的教会中服务。她彻底告别了抗抑郁药物。她不仅挺住了磨难,而且打赢了。这都是因为她妈妈遵从了圣灵的指点,敢于从主那里为女儿讨要大恩典。 目标精确的祈祷和漫无目标的祈祷 多少次,你的祈祷就像凯瑟琳在上一章节中写到的那样:“主啊,只要帮助我的孩挺过来就好。”多少次,你口齿含混地做着一些软弱的可怜兮兮的祷告希望主能帮到你或你的孩子挺过难关?你试想过吗?你试想过,为孩子祈祷的时候,我们将诉求的门槛设那么低是多么可笑吗?多少人在祷告的时候,以为自己是在和绿野仙踪中那个躲在窗帘后的小男人讨价还价而不是在和创世的神对话。为什么替孩子祷告时我们向主讨要的那么少? 也许你有过下列的祷告: 主,请别让莎莉怀孕 主,请帮杰克通过数学考试 主,请让蒂姆今天别尿裤子 主,请让我和乔别为了今天的家务吵架 诚然这种类型的祷告没什么错,但是这类祷告向主乞求或要求太少。你听到过“主,只求你帮我们挺过来吧!”那类定式思维的祷告吧? 好像家长是在倚靠一个被他们纠缠不休磨得没了耐心而很容易生气的神——仿佛主就像我们这些家长一样易厌倦,易生气。但是主不是一位易怒的家长。他从不会因为我们有求于他而感到劳累。为小事情祈祷没错,不过我们不应只求微小的回应,却忘记主的应许——当我们有求于他时,他会尽全力帮到我们的。关涉到我们的孩子时——实际上,他们也是主的孩子——我们不应该舍不得讨要。 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地祈祷,而不是对神圣的主絮叨一些软弱无力的诉求。 我现在讲讲我所说的目标精确的祈祷和漫无目标的祈祷之间的区别。为孩子祈祷时,不容我们浪费时间去漫无目标地祷告。漫无目标的祷告与“主和比尔同在”一样,没有对主提出什么要求。更具体点说,漫无目标的祷告是: 太空泛笼统: 漫无目标的祷告请求上帝解决世界饥荒或拯救地球人类。空泛的祷告表面听起来很美,但少有深层的勇气和热情。 太含糊不清:这是“上帝保佑乔”之类的祷告。这类祷告含含糊糊,没有明确的意思表达。他们实际上没有乞求主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太四平八稳:漫无目标的祷告不需要信心。如此祈祷的时候,没有任何风险,因为没有要求上帝为自己做任何具体事情。 关涉到我们的孩子时,漫无目标的祷告完全没用。太空泛笼统,模糊不清,缺乏诚意,不可以用于为孩子的真心祷告中。你我都知道。我们的孩子值得更好的祷告。主也命令我们更好地为孩子祈祷。他期待的是我们目标精确的祈祷。 和漫无目标的祷告相反,目标精确的祷告有清晰的目的,方向和重点,最能表达对神的尊崇,也是你我为孩子祈祷时需要的那类。目标精确的祷告是: 出自圣经的:目标精确的祷告深植于神的话语中。这些祷告很有权柄,它们就来自神期许给我们的一切。在目标精确的祈祷中,无须猜测。作为家长,你只需使用世界上最伟大的祷告辞(圣经)就可以。用它来指导你该为孩子祷告些什么以及如何祷告。 明确具体的:精确祈祷通常很短,很直接,直奔主题,绝不会含糊不清。想一想耶稣主祷文里的祷告。尊神的名为圣,求神的供给,保护和宽恕。这些请求都是非常具体而且被着重强调的。其中没有任何空泛笼统与不确定的东西。精确祈祷要求你仔细想好你想要主为你做什么,用圣经语言组织好祷告词,然后尽可能以最精准和最用心的方式向主祈祷。精确祈祷不需要花哨的语言,不需要英王詹姆斯译本风格的语言,不需要长句子,不需要堆砌神学词汇。它们的力量来自于直截了当。 大胆直白的:精确祈祷不云遮雾罩。那些绕来绕去不直奔主题的祈祷,只是希望主会懂得自己的暗示或天降奇迹满足一个自己并没乞求的心愿。而精确祈祷直奔主的宝座前,恳请主将他最好的,他的王国和他的恩典赐给我们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中。这不是意志软弱的祈祷。你难道不觉得,为孩子祈祷时,是最需要大胆,勇气和诚信的吗? 祷告是人类,尤其是爸爸妈妈们能够和神进行沟通的最有意义的方式。当基督徒对主倾诉时,从天上来的一切力量开始起作用,文化,民族和历史平衡相依。对家长来说,和孩子谈话时我们喜欢挑剔,和主谈话时我们甚至更挑剔。求主给你相信的能力,并在祷告中期望主的大恩典。请主教你如何替自己的孩子做更大、更挑战、更大胆的祷告!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摘自威尔·戴维斯的《为孩子做“大”祷告》(Pray Big for Your Child)2009年版,经贝克出版集团所属雷维尔出版社授权使用,本文保留所有权利,未经贝克出版集团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扫描,复印,不得以任何印刷形式或电子形式发行。 威尔·戴维斯是奥斯汀跨宗派教会“基督徒团契”(Austin Christian Fellowship)的创始人和主任牧师,也是《为孩子做“大”祷告》《为你的婚姻做“大”祷告》以及《为何信仰人明智》的作者

情书,高科技时代失去的体验

“我是怎样的爱你,诉不尽万语千言。” 这句情诗出自十八世纪中期伊丽莎白·巴雷特写给丈夫罗伯特·布朗宁的十四行诗,每当读到此,我都不禁感慨万千,噢,女诗人对丈夫的爱是那样深沉! 可是,如今又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写情书?不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便条、邮件、短信或脸谱网的聊天……而是一封篇幅更长、浓情蜜意、长久保存的情书? 我曾向一些朋友问过这个问题。 高科技时代 他们都认同:高科技时代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大家向爱侣表达爱意的方式通常就是一条短信,饭盒上贴个便签。有人在电脑屏幕上粘个简单爱语即时贴,还有在卫生间的镜前用干白板笔写上“我爱你”给对方。 我的朋友布雷恩倒是很有创意。他吃早饭的时候,将给妻子的爱语写在鸡蛋壳上(当然是敲碎前)。他还常往妻子钱包里塞便条,给妻子发短信。“我们可能太缠绵了,是不是有点儿肉麻呀。” 嘉娜和丈夫在给对方送午餐时,都会将爱语写在纸巾上。“内容都很简单,”嘉娜说,“我们一般会写‘一天快乐,晚上早回来。我爱你!’” 怀恩要出差时,会把爱语的小字条藏在家里各个角落。说到一次别出心裁的爱意表达,他很自豪:“有一次,我必须早起出发,”他说,“于是我在马桶盖上贴了一张便条,写着‘我为卿狂’——哈,在我看来,这满有诗意,让人倍感温暖。” 这些点子都很棒。不过有没有一种更好、更持久的方法来表达爱意呢? “我希望你明白,你是我的全部” 菲丽斯表示就算再忙,花时间写情书也是很值得的。她丈夫肯多年前写的情书,她至今都珍藏着。例如: 虽已伉俪四十二载,我还不能完全认识到你的价值。你知道吗,你是我的全部。我没法想象我们被死亡分开的日子,没有你我怎么生活?。 你对基督深沉的爱和敬虔的生活,让我感动,每当听到你娴熟地弹着钢琴,回忆你给我的那些充满创意的时刻,我就满心喜悦。感谢上帝,你那样疼爱孩子,你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有你一起共度此生,我真开心。每次出差后,你都会告诉我你对我深深的思念。在别人面前你总是说我有多好。你很支持我的工作,我失意的时候,你总鼓励我。我参与什么样的服事,你都支持我…… “做肯的妻子四十九年,我倍感骄傲。”菲丽斯说。 “我希望在你眼里永远是二十五的样子。” 琳达多希望能和深爱的丈夫考克一起过四十九年,可她年纪轻轻时就失去了他——一个人把儿子带大。她深知手写的情书有多神奇的力量。 琳达说,好多年前,考克说他有些不适。“他说没什么问题,然后就去卧室休息了。” 谁知几小时后,他就走了。 尽管平日寡言少语,然而每逢特殊的日子,考克就会在卡片上写情书送给琳达,俨然像个诗人。有一篇是这样写的: 昨夜,当你熟睡时,我深情凝望着你,恍然如梦。我把你藏在心间,小心呵护。这般美好,只应天上有,谁知在人间。 每当你忙碌于家务,悉心照料我和儿子亚当,身心疲惫。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虽然没有表达,可是我都明白,我深深爱着你,你的忠诚,你作出的牺牲……这些心灵的感受,只能产生在两个深深相爱的人之间,他们为对方付出一切,不管什么情况下,一如既往地信任对方,照顾对方,直到永远。 我想和你一起变老。我想看着儿孙们咿呀学步,嘴上抱怨,心里却欢喜。我想看着你的头发慢慢变得花白,而你眼中的我却回到了二十五岁。 即使现在死去,有你陪伴,此生也无憾了。 …我会永远呵护你,伴随你。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永远爱你。 “他写的这些情书,”琳达说,“现在对我特别珍贵。休息的日子,我都要拿出来看看。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收到了天堂来信。” “看到她亲笔写的情书,我已心满意足” 很多失去爱侣的人和我分享那些珍贵的情书,例子不胜枚举。 对于麦克的爱,凯伦从未怀疑过。“不过,”她说,“当他用书信的方式告诉我他深爱着我,告诉我在他心里我有多特殊,我真的打心眼里高兴。看着他亲笔写的那些字句,就好像他又活生生地回到我身边。” 蒂姆深知感受到被爱的重要性。“在失去她的这些年里,”他说,“情书帮我回忆美好的过去。” 每当读着妻子妮丝写的情书和便条,蒂姆好像又回到了曾经和妮丝相恋的日子。“虽然妮丝人已经不在了,但这些她亲笔写下的文字早已成为她的一部分,至少我还能拥有它们,”他说,“看着她亲笔写的情书,我已心满意足。” 特里·伊莱恩也是这样,每当想起丈夫乔对自己的爱,她就会情不自禁地微笑。在她的《圣经》里,总是夹着一封丈夫写给自己的情书,她几乎每天都要拿出来读。“这就像一个甜蜜的提示,”她说,“提示我时刻记得他对我的爱,以及对上帝的爱。” “这些情书是珍贵的,”她说,“每个标点、每处标题,我都熟悉。我几乎能感到乔又回到身边——极其美好。” 灵魂的交融 一封情书会带我们回到曾经的亲密接触,.温暖的拥抱..手牵手,两颗心一起跳动。 情书没有标价,但在爱人眼里,它们都是无价之宝。这是一种真情的投入,这份爱的遗赠将会世代传承,时刻提醒人们,世间再没有比爱情更珍贵的礼物。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新婚燕尔早调试,共谱恋曲甜如�...

婚姻就像足球赛,至少在这方面是一样的: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获胜者往往是那些做好准备调整战略的球队。经验丰富的教练在上半场比赛结束时做的就是这件事——对球员进行关键性调整,以确保球队在下半场发挥优势。 美满婚姻同样需要这样的意识。夫妻双方应该意识到,想要获得惊喜,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婚姻关系。芭芭拉和我也不例外。刚结婚时,最需要作出调整的便是如何应对双方大相庭径的出身背景。芭芭拉出生于富裕的家庭,童年在芝加哥近郊地区度过,后搬到休斯顿郊区生活。而我来自密苏里州奥扎克地区的一个偏远小镇。芭芭拉举止优雅,是一位有教养、会生活的年轻女性,而我俨然是个十足的乡巴佬。某种程度上,我们就像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而一旦涉及某些话题,我们简直像来自不同的星球! 一些问题可能影响婚姻,要注意调整,主要的比如有:成长在双亲还是单亲家庭;是独子,还是有兄弟姐妹;家庭经济窘迫,还是家境殷实;在没有宗教信仰的家庭长大,双方截然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化背景,等等。这类问题还可以列出不少。 简单而言,夫妻双方需要就不同的传统、价值观、生活习惯以及从特定成长背景下习得的行为准则做出调整。两人相处越久,需要调整的地方就越多,如性生活习惯、经济压力以及工作需要等。与此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一个重大调整,那就是孩子!是的,当你们有第一个孩子时,做好调整的准备吧! 婚姻中一些微小的差异就会让人极其沮丧,所以夫妻相处,要追求最大限度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有些人抱怨,“我们的婚姻经过大风浪没问题,谁晓得被鞋里的一颗小沙子搞得焦头烂额。” 何为“鞋里的沙子”?就拿家里马桶坐垫来说,丈夫家里可能全是纯爷们,马桶坐垫习惯翻上来。妻子可能正好相反,家里都是姐妹,马桶坐垫总是放下来。你想象一下这两个人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毫无疑问,他们必须作出调整。 我和芭芭拉也有“鞋里的沙子”。婚后好几年,我都得“听从”芭芭拉,把要洗的袜子翻过来,好把“脏的一面洗干净”。她最终给我养成了“正确放袜子”的习惯。 及时解决疑问 在浪漫激情的恋爱期,双方可能忽略彼此间的问题,但婚后你不能躲避它们,必须进行调整。好多人婚姻不如意,就痛苦自问 ,“为什么要结婚?我是不是找错人了?” 倘若类似的困惑越来越多,你必须立刻寻找解决办法。如果你不及时将这些烦恼解决掉,它们就会像黑沉沉的乌云压在婚姻生活的上空,让你们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任何饱受此类问题困扰的人都应该寻求来自圣经的帮助,《创世记》2:24-25告诉人们: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如果你正被这类问题困扰,请抽出一个周末独处,在祷告中寻求主的指引,在这事上得到从他而来的平安。 我敢说,你找对了人。因为上帝憎恶离婚,希望婚姻能长久和美。也许你已经因为违背圣经教训,把婚姻搞到这步田地,但圣经教训清楚得很,不会改变,你要继续违背,结果只会更糟。 调整婚姻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与你对婚姻关系的重视程度有关,如果你看重个人价值和欲望过于相互关系,只想得到你想要的,你永远不会明白,共同的福祉才是婚姻关系中的头等大事。 调整要领 以下是调整婚姻关系时要注意的几点要领: 第一,必须意识到婚姻中的适时调整势在必行。每对夫妇都应该合力解决婚姻中存在的“小摩擦”。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能意识到调整的重要性,你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也尝试包容对方那些让你不快的坏习惯,而你的态度也会越来越符合《雅各书》的要求:“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各书》1:2)。他没有说你们或许会遇到试炼,而是说你们落在试炼中要喜乐。 第二,必须明白这些调整都有神的美意。上帝用这些问题,把两个独立的“我”合为“我们”。我也确信,上帝要通过这种办法,教我们去爱那些和我们很不一样、也不完美的人。而最主要的,神要借着婚姻,让你学会去爱那不可爱的人。 第三,求神给你智慧,学习与差异很大的伴侣一起生活。不要只想着改变对方,纠正对方的坏习惯,也该考虑学会接受现实,做出自我调整。刚结婚那会儿,芭芭拉就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她回忆说,“我意识到只有上帝才能改变丹尼斯,我没有这样的能力。”婚姻的确像个组织机构,但别把它当教养院。 第四,必须多检讨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挑剔对方的问题。耶稣说,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再去掉别人眼中的刺。这真是从上头来的婚姻智慧。我不努力改变,又怎么能指望芭芭拉改变? 第五,对最要紧的调整必须做出承诺。当夫妻之间陷入争吵或矛盾时,使徒保罗指导我们如何适时调整:“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这段话同样适合基于恩典的婚姻——给对方足够的空间来调整自己行为举止的不足。 有时,在“周末回忆”婚姻短训中,讲员会要求夫妻面对面大声说“你不是我的敌人”这样的话。而在紧接其后的会议中,丈夫和妻子必须站得更近,彼此说“你是我的朋友。” 你有没有将自己的丈夫或妻子视为知己?如果没有,是不是因为你们之间并没有适时作出调整,让那些“小摩擦”不断侵蚀彼此之间美好的感觉? 实用指南 虽然婚姻生活中适时调整并非易事,但是鉴于其显著的效果,还是很值得一试。那么你今日该作出什么样的改变,才会在未来让你的爱侣深刻体会到你们是亲密的朋友,而非敌人? 鲍勃·乐平(Bob Lepine)是我的同事,我们共同主持《今日家庭》节目。他在调整婚姻关系时就用了非常实用的办法。他和妻子玛丽·安(Mary Ann)在交流各自不同的意见时都会做出不同程度的让步。例如在讨论去哪儿吃饭时,两人要去不同的餐馆。如果在该问题上没有人坚持己见,就没有问题。但鲍勃也许会说,“我挺想吃中餐。”玛丽也许会回答,“我更想去吃墨西哥菜。”鲍勃此时也许这样回答更合适,“好吧亲爱的,你的‘更想’赢了我的‘挺想’。我们去吃墨西哥菜吧。” 当然了,下次双方的角色可能互换,鲍勃要吃中餐,玛丽欣然顺服。 一般需求不强烈的一方通常愿意接受调整、做出改变。虽然不能如愿以偿,但看到对方的强烈希望得到满足,他对自己作出的调整会感到非常开心的。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