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10条建议助你成为女儿的好父亲

有女儿是件很棒的事。当我的一个女儿把手放在我的手中;当她使劲拥抱我以至于我的脖子都疼了;当她爬上我的大腿或在我耳边轻诉秘密时;我简直太幸福了!没有完美的爸爸。我们都很忙,都会说错话,都在试图弄清到底该怎样教育女儿。毕竟我们都没当过小女孩。 女儿们需要我们告诉她们什么才是真爱和怎样才算钟情,因为只有正确的教导这些,她们才能在遇到虚情假意时做出良好的分辨。她们需要知道自己是特别的,需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处于首位。我们有责任在她们的一生中做保护、指导和管教的工作;并要尽力做得亲切有力;使她们感到快乐。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女儿,她就会如何看待自己——她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依赖于你对她的定位。只有花时间与女儿相处,你们才能有机会尽享天伦之乐。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成为最好的爸爸。 当着她的面亲吻她的母亲。 当着她的面亲吻她的母亲。 每赞扬一次她的外貌,就要夸奖三次她的品格和能力。 在她哭泣时拥抱她。 给她讲圣经故事。 与她一起浏览服装目录,向她讲解年轻女士应有和不应有的穿着。 为她未来的丈夫祈祷。 帮助她整理房间。 为了她,去读约翰·特伦特(John Trent)与加里·斯莫利(Gary Smalley)合著的《神的赐福》(The Blessing),蒂姆·基梅尔(Tim Kimmel)的《高速公路上的小房子》(Little House on the Freeway),以及史蒂夫·法勒(Steve Farrar)的《领头人》(Point Man)。 送她一本写着她名字的儿童版圣经。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改编自《如何做女儿的好父亲》,丹·博林著。由Nav出版社(NavPress)于1993年出版。版权归属于丹·博林,本网站经许可使用。

孝敬父母:你是在帮你的爱人,�...

成婚后,你是否开始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待你的父母? 这对已婚夫妇来说很平常。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父母有各自的相处方式。当新人加入时,家庭的动态就随之改变了。你的爱人将新的观点带入到原有的局面里,他/她会观察你父母的优点和弱点,注意他们是如何影响你的。 在这一点上,你和你爱人需要作出几个选择。 在这个方面,你会对爱人产生正面的影响吗?你是会孝敬父母,还是会盯着他们的缺点不放,长期存着错误的心态对待他们? 他使妻子与她的父母渐行渐远 这样的事发生在赖安和杰西卡身上。杰西卡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律师,一个习惯于我行我素的强势男人。他充足地供应了家人的物质需要,但是他太忙于事业而忽视了和他们的关系。他固执、武断、霸道。当他们没有达到他的标准时,他就无情地讽刺贬低他们。 杰西卡有时候希望父亲不是这样的,但是多年以来她已经习惯了父亲为人处世的方式。然而当她嫁给赖安之后,事情就开始发生变化。他是一个年轻的保险推销员,有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所以他难免会觉得和这位新岳父关系紧张。 出于尊敬,也许还有一点害怕,赖安和岳父头几次打交道表现得很有礼貌。就算岳父说了一些他完全不认同的话,他还是管住了自己的嘴。但是,当他单独和杰西卡在一起的时候,他道出了他心中的沮丧。 “你怎么忍受得了那个男人呢?”一天晚上他们参加完家宴驾车回家时,赖安这么说。“他对你像对小孩一样,他总是想控制一切,还认为什么事都是他说得对!” “他是我爸爸,”杰西卡回答说。“我知道他有缺点,但是那并不表示我不应该爱他。” 他们回到家后,杰西卡非常愁闷。她压抑了多年的心事,比如没有举办的生日派对,渴望但从未得到的爸爸的拥抱,开始如潮水般涌现在她脑海里。 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一直在重复这种相处的模式。他们在杰西卡娘家的时候,为了避免冲突,赖安基本上都是闭口不言的。但是每件事他都听在心里,然后在驾车回家的路上发表一番评论。与此同时,杰西卡发现自己对父亲越来越不满和愤怒。她想为什么神不让她出生在别的家庭,有一个爱她的父亲。 赖安和杰西卡发现他们与她的父母越来越疏远了。从一方面来说,这让他们觉得轻松些,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越少,他们之间的矛盾、压力和怒气就越少。但是杰西卡在内心深处不希望是这样的。有朋友提到她父亲的时候,她会说:“我希望有办法改善和父亲的关系,但是他太冷漠了。” 赖安没意识到,他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因为每次探亲回家时他都要剖析一番,这使得他妻子只关注她父亲的负面品质。他鼓动妻子与那个虽然有缺点、但她仍深爱的人疏远,使她生活在矛盾与困惑中。 你关注的是什么? 十诫之一是:“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对于和父母关系不好的人们来说,遵守这条诫命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所以要切记,你对你的爱人有很大的影响力。你要承诺帮助你的爱人去孝敬他/她的父母。 夫妻和双方父母产生矛盾是难免的,但是他们需要在刚成婚时就对彼此承诺,不把注意力放在负面事情上。要多给父母体面尊重,多念父母的好。 想办法和父母共度时光,可以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向他们寻求建议。谢谢他们给你的帮助。 我认识一些深受公婆或岳父母伤害的人,他们甚至阻止爱人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果你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会成为你你信仰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不管多么困难,你要尽你所能帮助爱人去孝敬他/她的父母。这也许需要你在家庭聚会中管好自己的嘴,在结束之后也不要说三道四。 给公公的感谢信 苏珊写信告诉我关于她公公的事。她的公公弗兰克很少跟她说话,甚至在她结婚几年之后也是如此。若说谁有资格不让她的丈夫约翰孝敬父亲,那就是苏珊了。 但是,苏珊却鼓励她的丈夫继续孝敬他父亲。然后她做了一件更了不起的事:她给似乎嫌弃她的公公写了一封感谢信。 她在参加写作培训班的时候,开始思想她丈夫的美好品德。“然后我想到了我的公公,想到我多么有理由恨他,”她在信中写道。“那天神很清楚地告诉我,我公公怎么对我,那不关我的事,但是我有责任孝敬他、尊重他。” 结果,她给公公写了一首诗,寄去给他了。诗的结尾是这么写的: 谢谢你在我丈夫的生命中陪伴他 谢谢你充足地供应了你的家庭 谢谢你忠诚于你的妻子 谢谢你耐心地忍受青少年时期的约翰 谢谢你不嫉妒 谢谢你不做羞耻的事 谢谢你持家有道 谢谢你以身作则,塑造了约翰的品格—— 约翰真的好极了! 神祝福你,弗兰克!你很特别! 苏珊一直没有收到弗兰克的回信。但是当她问婆婆他是否喜欢这封感谢信时,婆婆告诉她:“哦,他当然喜欢了。”她希望这颗善意的种子将来能开出美丽的花。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孝敬了她的公公,也鼓励了她的丈夫。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本文改编于丹尼斯·雷尼的《遗忘的诫命》,该书由家庭生活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版权所有。

不要“遁入”空巢

作为父母,我们知道孩子总有羽翼丰满离家独立的那一天。但即便知道应放手让孩子走,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我们还是会难过。 还记得和芭芭拉一起送我们大女儿艾希莉去上大学时的情景。我们三人站在宿舍的停车场里,抱成一团,不停哭泣。我哭得太厉害了,没法祷告,女儿不得不为自己祷告! 我们开车离开时,我的“小姑娘”站在车道旁,跟我们挥手道别。我转头对芭芭拉说,“送走了一个,还有五个。你信不信,一年后送本杰明去大学,我们还会这样哭一回。” 我停顿了一会儿,脸上的泪水也快干了,但分离之苦还是挥之不去。“这太痛苦了,”我说,“明年我不送了,到时候雇个人替我送他。” 不过,在接下来的11年里,我还是鼓足勇气把剩下的五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2003年8月,在把小女儿劳拉送进大学宿舍后,芭芭拉和我回到了我们空荡荡的家。 我真希望能告诉你们,两三年后,我们会轻松地适应这种空巢的家庭生活,但是不成。这个适应过程要比我们想象得漫长而曲折。不过,我们迈入这一生活的新阶段后,逐渐意识到,神对我们未来的共同生活,有着更美妙的计划。我们期待一个硕果累累的生命新阶段,我称这个阶段为我们的“黄金时代”。 艰难的适应 对母亲们来说,一想到儿女终将离去,都会很恐慌,因为她们一生的角色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母亲而存在的。在近30年的日子里,芭芭拉倾尽心血照顾孩子们,并乐在其中。而当这一过程终结后,她肯定会感到很失落。 她知道自己永远都是孩子们的妈妈,她也很高兴孙子孙女们的降生,但这和之前的感觉完全不同。瞻望未来,她在想,接下来的日子该做些什么? 像大多数男人一样,我以为自己能帮芭芭拉度过这个难关,然后我们会一起享受这夕阳无限好的时光。但没过多久我就明白,这个适应过程对我来说也很困难。我仍有自己的工作,但是一想到生活中发生的这些巨大变化,我就变得有些忧郁。下面是我当时记下的一些心情描述: 哦,现在孩子们都走了。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没想到这空巢的新纪元会来得这么快。以前我总把未来定义为“孩子们都离开的那一天”。现在,这一天终于来了。 我和芭芭拉开始一起携手生活,仿佛就在昨天。闪电般恋爱……六周后,闪电结婚,还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接着开始童话般的蜜月。结婚两年内我们没有孩子,直到神把艾希莉赐给了我们,她是六个孩子中的老大,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在10年里充满了我们的箭袋。十几年的岁月里,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尿布和儿童椅。如今,尿布不见了,只有那把高脚儿童椅还被孙子辈们用着。 冰箱半空着,屋内安静而整洁,有意思的是,日子就这样一直持续着。电话不再响个不停,家里热水充足。下班回家时不再有孩子围着我的车转。睡觉时,卧室的门就那么开着。 没有家庭作业,没有练球,没有家长会,没有弟兄姊妹间的争斗,车辆保险费再次变得合理了。不再带孩子去矫正牙齿,不再为上学、参加舞会穿什么衣服得体而紧张兮兮,也不再为去教会或学校时谁坐在车里的哪个位置而吵闹不已。 还有,最重要的是,这段时间里我们的火炉不再烈焰熊熊。 我之所以提到火炉,是因为这是我们家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尽情玩耍,畅所欲言——在那里我们和孩子们进行过很多次讨论。而现在,每当透过窗户看到外面那个空火炉时,它总能提醒我,为那些我们和孩子们共有的美好回忆而感恩,也让我意识到,我不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守着这些回忆而裹足不前。 从空巢家庭到黄金时代的转变 事实上,我在很多方面都不喜欢“空巢”的形象。看过空鸟巢的人都知道,它缺乏目的感。空巢提醒着那曾经存在但永不再来的过去。那是一个出生、生活、成长和喧嚣的地方;而现在却变得安静了,留下的只有回忆。 我不想被捆锁在这寂静之地,这就是我为什么把空巢看作人生转折点的原因。在神的旨意中,我们生命余剩的光阴——我们的黄金岁月——要有目标,要多结果子。 你可能和我们境况相同,或者将在未来的几年里面对这种状况。让我们一起分享在生命的这个季节里学到的东西吧: 首先,利用这段时间来改善夫妻关系。对很多夫妇来讲,要适应几十年来第一次没有孩子的生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许你觉得夫妻说话挺多的,但有一天你发现,房子里除了对方,再没有说话的人了。 你要决定晚上和周末怎么过,也许你们需要开始重新彼此约会了,或在某个浪漫之地一起过个周末。或参加《家庭生活》的周末纪念之婚姻短假活动,集中精力搞清楚神对你们婚姻的目的和计划。 当你们的婚姻关系不断深入时,花点时间重新估计和评价一下你们的生活。以我们自己为例,芭芭拉评估了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她与孩子们和我的关系如何,哪些方面是她所擅长的,哪些方面是她所不擅长的。她还参加了一个测试以评估她的能力和兴趣。我们《当代家庭生活》就这个主题录制了几期节目,芭芭拉接受采访时说,“我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仍然一无所知,因为我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着孩子们转的。现在一切都变了,我对自己也产生了很多疑问。”我发现,那段时间里,她需要我花很多时间陪她说话,主要是听她说话。 根据重新评估的结果,你们也许想彼此鼓励去追求一些孩子在家时没时间顾及的兴趣。芭芭拉是个很有天赋的艺术家。结婚的头几年,在我们刚开始有孩子时,我曾给她买过一个画桌。但那时她要带孩子,根本没时间画画。所以将近20年的时间里,那张画桌都被她扔在我们狭小的地下室里。 空巢家庭来临后,我鼓励芭芭拉去选修一些水彩画的课。某天闲暇时,我们把那张旧画桌从地下室里搬了出来。它早已霉迹斑斑,但清洗后我们发现,桌子还挺不错。现在芭芭拉正用它来重新发现自己生命中沉睡已久但十分重要的那一部分。 作为这重新评估中的一部分,问一下你自己,“我生命中最后这些年的使命是什么?”你未来可能还有几十年的寿命,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求神指引你,让你知道他在这未来的黄金时代里如何使用你。 为人父母是一个崇高的呼召,但记住,那只是神对我们呼召的一部分。思考一下《马太福音》中两段不容易理解的经文。23章35至40节的经文中,有人问耶稣,“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事比爱神爱人更重要的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基督在升天前对门徒所说的话: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给出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任务:给迷失的人传扬救赎与和好的福音。当我们把大使命和大诫命(爱神和爱人如己)结合起来时,我们发现,步入黄金时代后,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将在不同方面被神使用。但我更想以这样一个思路来激励你:如果你的使命中没有包含大诫命和大使命,你的生命将毫无意义。 不会一直这样的 不要期待短时间内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我和芭芭拉空巢第一年时,用了一整年时间来适应新的自由以及丧失大家庭后的痛苦,同时也在重新适应二人世界。我们同时也意识到,我们要彼此帮助以决定如何度过余生,我们要找到作为个人以及作为夫妻的使命是什么。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答案,那很正常。 我们知道“空巢”的感觉不会持续到永久。 现在,我们爱上了这黄金时代。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版权 ©2007 家庭生活。版权所有。

告别同居生活

在过去四十年里,我们文化里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情侣选择婚前同居。他们中有许多人把同居当做对婚姻的提前检验,正如某位女士所说:“我无法想象在没有试婚的情况下和某个人结婚。没有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过就结婚吗?不可能!” 同居情侣的急剧增长有几个原因,包括: 人们对性的态度日趋开放; 很多年轻人选择晚婚;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婚姻不是那么重要; 害怕失败——许多单身青年担心他们会离婚,像他们的父母那样。 对许多情侣来说,在作出婚姻的承诺之前,通过同居来确定他们的关系是否会长久,是很合情理的事。在无数的影视剧里,同居是婚前关系的正常发展阶段。随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出现,同居的情侣还会越来越多。 对于基督徒,单从性纯洁的意义上说,婚前同居就是违背圣经教导的;圣经清楚地规定,人一定要结婚以后才可以享受性生活。 现在我们来说说把同居作为婚姻试运行的问题吧。同居真的能帮助你了解你们是否合适吗? 虽然许多情侣认为同居是对婚姻关系的一种模仿,但是许多研究者和辅导师指出那其实是对真实情况的虚假模仿。威拉德·哈利博士在写给一对同居者的信里说: ……我建议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居的情侣不结婚。你要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你选择和男朋友同居而不是和他结婚呢? 答案是你还没有准备好对他作出那个承诺。首先,你想看看在你们一起做饭、一起做家务、同床共寝之后,你是否还会爱他。换句话说,你想在没有婚姻承诺的情况下看看婚姻生活是什么样的。 但是你似乎还不明白,除非你结婚,否则你永远不会知道婚姻生活是什么样子。对婚姻的承诺为你们的关系增添了一个方面,使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现在,你们在检验对方是否是自己合适的伴侣。若有一方没有通过,那么实验结束,你们的关系告破。但是婚姻不是这样的,错误不会结束婚姻,只是结束你们之间的爱。 那么,到底什么是婚姻的承诺呢?是夫妻双方一生同甘共苦、相互关爱照顾的盟约。在任何情况下,你们都共同坚持到底。但是同居却没有这样的承诺,那不过是一月又一月的同租协议。 换言之,同居不是在作出婚姻承诺之前的婚姻试运行,因为对婚姻的承诺使婚姻有别于其他任何关系。它改变一切。 同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研究者所称的“关系惯性”。习惯了同居生活的情侣决定结婚,因为结婚好像是他们接下来应该做的事。他们可能会迫于父母的压力,或者他们觉得在为这段关系投入这么多后,他们“都欠对方的”。正如丹佛大学家庭与婚姻研究课程的教授斯科特·斯坦利博士所说:“同居的人最后可能会与一个他们本没有可能与之结婚的人结婚。”他们是“自然地”步入婚姻,而不是“决定”结婚。 圣经(创2:18-25)不仅为婚姻制定了蓝图,还揭示了关系的发展过程: 人是独居的。 他认识到自己需要一个配偶。 神供应他的需要。 他接受神的供应。 男人和女人都离开他们的父母。 他们连和在一起。 他们成为一体。 他们经历亲密和合一。 在神的计划里,当男人和女人成为一体时,他们就已经彼此委身,作为对神供应的回应。婚前性关系和婚前同居违背了这个计划。 因此,情侣在婚前的决定会揭露他们的很多信念。他们愿意相信圣经里关于建立一生之久的关系的教导吗?他们愿意相信神对婚姻的计划吗?他们愿意跟从神、相信神知道怎样对他们最好吗?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2009 FamilyLife。版权所有。

选择结婚对象的六个标准

常常有人问我:“单身的人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结婚对象?”不仅单身者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父母们也不例外,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告诉自己的孩子了。于是,我思考这一问题,并最终列出了以下几条: 女人应该选择这样的男人…… 敬畏上帝。你可以从其言语和对待他人的行为,来判断一个年轻男人是否敬畏上帝。他对别人充满敬意吗?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作为人类,我们都是按上帝的形象被创造的,尊敬他人,最终也是在向那位令人敬爱的神展示我们满怀敬意的心。 敢于去爱。这一点听上去似乎很容易,但是如今许多小伙子都害怕承诺,结果就是姑娘们还得回头去追求他们。今时今日,我们需要更多不畏真实、不畏坦诚的年轻男人,能够对女人做出婚姻的承诺。我们需要的,是敢于去爱的男人。 勇于认错。鲁思·贝尔·格雷姆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婚姻就是两个宽恕者的结合。”这样说的原因,在于夫妻将会在其共度的一生中,一次又一次地彼此伤害。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请求宽恕和给予宽恕的话,你永远也无法得到一个成功的婚姻。你的婚姻将会早早地就止步不前。 能够自制。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斥着情色诱惑。这个世界正传递这样的信息,那就是你能拥有一切,你能让自己得到满足。我希望我女儿的约会对象,是一个在面对异性时,能对自己的热情和欲望有自制力的小伙子。 孝敬父母。在十诫中,上帝告诉我们当孝敬父母,使我们的日子在神所赐我们的地上得以长久。你难道不希望你选择的丈夫拥有上帝支持的美德吗?我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小伙子将来会怎样对待你,就看看他现在是怎样对待他母亲的吧。我想在这个说法上更进一步,即看看他现在是如何孝敬父母亲的。他是温和地同父母讲话,还是粗鲁地对待他们?他是不是一点都不愿提起父母?年轻人同父母的关系如何,是至关重要的。 属灵领袖。将来,你的丈夫作为家庭的领导,拥有极大的权力和责任,这就要求他必须有服务和克己的精神。如果一个年轻男人不懂得为了另外一个人而克己、而放弃个人的特权、目标和理想的话,我很怀疑他将来是否知道如何构建能维持一生的家庭。 男人应该选择这样的女人…… 敬畏上帝,仰望上帝。女人的一生将会是她仰望的倒影。如果一个女人仰望的不是上帝,那么同她结婚的男人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用尽剩余的人生在帮她的妻子捉蝴蝶。而且,这蝴蝶还是永远也捉不到的。 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如今,许多因为与父母不合而引起的负担都被带进了婚姻生活。尽管这种影响对丈夫和妻子都有,但是从我的经验来看,妻子受到的消极影响更大。女人更容易受到成长的影响,更容易被伤痛所深深影响。如果她很难尊敬父母,那么她也将很难尊敬你。选择一个已经有或是正在努力培养与父母和睦关系的女人吧。 敢于认错,宽容优雅。她要懂得请求宽恕,敢于认错,也要懂得给予宽恕,当你让他失望时,她也能表现得优雅宽容。这并不是对女人单方面的要求,男人也一样要做到。 愿为贤妻,愿做良母。有一些年轻姑娘,她们想结婚,但是却并不想做妻子或是母亲,她们想把追求事业摆在第一位。我认为,按照圣经的教导,一个妻子应摆在第一位的,是照顾丈夫和家庭。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了孩子,你优先考虑的事情和你的价值观就已经确定了。 端庄谦逊,朴素节制。男人的品质体现在他关于人生的选择上,即对于金钱和人际关系的选择。而女人的品质则体现在她是如何控制和运用女性力量的。换句话说,即她是否端庄谦逊,朴素节制?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小伙子们可以多多观察一下,这种品质不仅是内在的,而且有其外在表现。 支持男人,追随男人。虽说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她就是完美的,但是这至少意味着,她明白自己是副手,不是正手。女人是上帝优美的承继者,但是当两人意见发生分歧时,得有一个人做出最终决定。当两个人想法不一致时,我认为,丈夫的责任就是认真地倾听并理智地考虑妻子的意见。在圣灵之力的指引下,为顺从耶稣的主权,丈夫应当做出决定,而妻子则应当追随他。在今天的文明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2004年,家庭生活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如何管教任性的孩子

我认识一对年轻夫妇,宣称在女儿们会说话之前不打算对孩子费口舌讲道理。 他们觉得,对孩子而言,讲道理意义不大。这就是他们的教育理念。尽管他们的一个女儿都八个月了还不会说话,他们一如既往。“在曼迪会向我们说话前,不必对她多费口舌讲什么道理。” 曼迪不是笨孩子。我观察到她虽然闭嘴不说话,行为却非常任性。实际上,我认为(未经证实或反证)在开口说出第一句话之前,曼迪是有能力和大人交谈的。她明白自己迟早要说话,那样她就不能以不会说话为理由不听话了。到时候,爸爸妈妈会开始“二号”项目,会开始对她讲大道理。她尽可能长时间地憋着不讲话,我记得都快两岁了,她才坚持不下去了。如果曼迪和我的亚伦一样任性,她很可能到现在还拗着不愿开口说话呢。 如何管教一个任性的孩子 那么你如何管教一个任性的孩子呢?方法很多。家长可以给孩子耐心解释或暂时叫停他的胡闹。这些方法相当管用。强制服从也是其中一种。管教任性的孩子或其它孩子时,我们不可能只用一种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永远不要在气头上去管教孩子。强制服从是一种管教方法,不需花费太长时间。有人曾问我是否也用这方法管教我那任性的孩子。不,我没有!因为我太了解亚伦骨子里的任性了。我知道如果强制叫停他的胡闹,他很可能就永远就“暂停”着不动了,也不可能考上大学了。不,我们用板子“让他屁股疼”!我知道,这说起来不好听,不过我敢肯定我妈妈也愿意用“让屁股疼”的方法来管教我。无论如何,这方法很奏效。 惩罚意味着做错了事情是要付代价的,也就是说,这是在劝戒并阻止不恰当的行为或有潜在危险的任性胡闹。你的惩罚必须强有力。轻轻怕打穿纸尿裤的任性宝宝不是你惩罚的目标。 订好规矩,坚持做到 如果家长订好了规矩,看到孩子越线了,本要按事先说好的那样去管教,却又开始心疼孩子,中途取消了惩罚,让惩罚不能完全到位,那将会怎样?这真是做父母的悲哀啊!这样做会让孩子发现家长的规矩并不是铁板一块。现代科学表明断断续续的强硬态度很难管好孩子。 家长无法坚持强硬态度有两个主要原因。他们对孩子感到抱歉。(到底小约翰在屋里整整呆了两天了,而邻居的孩子们正在他窗户外开心玩儿呢。)或者,他们累得没劲儿惩罚孩子了。任性的小孩特执着,作为家长,你必须比他更执着。如果你那任性的孩子能用死缠硬磨令你让步,或令让你确信自己太喜欢立规矩了,他一定会那样做的。如果你坚持原则,你那任性的孩子会和你打持久战,幻想着你还会对他再次让步。如果你坚持不让步,孩子对你妥协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投降是打胜仗的反义词,是吃败仗。记住,在和孩子的斗争中,家长必须打胜仗。在我自己来说,训练老二孩子蹲便盆是我做过的最失败的事情。我哪里知道,我的老大孩子是那么乖顺听话,老二却是那么执拗任性,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现在还记得妈妈说:“你要做的就是早餐给他喂好燕麦片,然后每天定时让他坐在便盆上。”听起来好简单,不是吗? 我对老大马修就是这么做的,几周后他就被搞定了(以为我是个对付孩子多么有手段的妈妈?等等,你们马上就要见到我垂头丧气的时候。)那么我对老二亚伦是怎么做的呢?当然,我像对马修那样。当他不像他哥哥那样很快适应的时候,我立马执行B计划。我记得那是奖励计划。过了几天,那个计划没有明显效果,我开始C计划。我觉得这类似系列计划,一个没效果就换下一下。换到F计划的时候,我被亚伦和便盆训练彻底打败了。小小的亚伦怎么就控制了便盆训练的过程呢?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因为对他的训练不连贯不执着。不停地改变策略,让我对他的强硬态度断断续续,没有持续效果。说白了,是我做得不好。幸运的是,他终于明白了,乖乖蹲便盆能给他带来最大利益。 家长们,每天都得决定你的底线在哪里——哪些行为可允许,哪些不能容忍。你每天都要做好准备,直到孩子决定停止和你斗下去。希望是他要控制的决心会与日递减。相信我,孩子只要不低头认输,你就得继续被推入战斗,继续被考验。你妥协得越多,情况就会越糟糕,过程就会越漫长。如果你坚定执着,你那任性的孩子最终会放弃和你斗心眼。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养育一个任性的孩子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摘自《亚伦的路:一个任性孩子的成长之路》作者肯德拉·斯迈利,亚伦·斯迈利 穆迪出版集团出版 2004版 经许可采用

预备你的孩子进入婚姻

去加州是我少年时的梦想,那里是沙滩男孩乐队的大本营,猫王的沙滩派对电影拍摄地,还是糖果红色1956年雪佛兰的产地。我对父母毫不隐瞒自己去加州的愿望。凭他们的行事风格,他们是不允许我去的。哦,还有,我多么想要一辆1956年的雪佛兰啊,可是我那明智谨慎的父亲却给了我一辆灰褐色、6缸4门、1962的雪佛兰——唉,我的形象没有在那备受羞辱的几年毁掉真是个奇迹! 加州是令人趋之若鹜的地方——在那些年代,人人都梦想到那里去。它似乎是一切流行因素的发源地。我想今天好像仍是这样。 但是当我在《橘郡记录报》上看到一个关于“婚礼与特殊场合”的特别栏目时,仍然感到吃惊。那个广告涉及58个种类,其中54类是出售婚礼物品和服务的。我大致扫了一眼那54类,发现其中包括普通婚礼所“必需”的事物:婚礼蛋糕、正装、鲜花、婚宴、豪华轿车(劳斯莱斯、宾利等各种豪华轿车)、礼堂、牧师等等。 但是细读之下,我们就能发现它所反映的文化及其价值观。有些栏目是举办单身派对的广告——提供脱衣舞者和各种服务。甚至还有一则广告鼓吹“为你的派对提供最棒的帅哥美女!” 广告中还包括婚礼计划指导班、出售婚前协议的法律事务所。在读那则广告的时候,我意识到没有一条是帮助人们预备婚姻的。关于婚姻的预防性教育,一个字都没有。 “我们不需要那个,我们受的教育已经够了,”他们说。是啊,我们受的教育是够多的。 预备婚姻 我们在买车之前会花数周乃至数月的时间研究新车的最新数据。很多人花费多年的时间教育自己,学习如何谋生,但是在那些课程里,有多少能够真正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建造美满婚姻、如何教养子女呢? 我们会花几周的时间来训练我们的狗坐下、跟随等,但是在婚姻的问题上,我们却让孩子自己面对。这样的文化现象,你不觉得奇怪吗? 我们用那么少的时间和金钱来预备婚姻,这是不是很奇怪?据说现在一场普通的婚礼要花费2万美元,需要至少5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而婚礼的过程只有17分钟。难怪在我们繁忙生活中抽出时间所建造的婚姻,常常还不如订婚持续的时间长! 我并不反对举办精彩的婚礼,我只是认为已经订婚的情侣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预备婚姻,而不只是预备婚礼! 一个好朋友对我坦白说:“这么多年我才明白,结婚证并不能成就一段婚姻,它只是给了我建造婚姻的权利。” 对以后的一代人来说,敬虔的婚姻价值几何呢?我们忙着活在当下,却成为明天的失败者,最严重的,是成为永恒的失败者。 永久之家的要素 《箴言》说出了一个平安、持久、稳定的家庭所需要的三个要素:知识、智慧和聪明(箴24:3-4)。在那份加州报纸的广告栏里,这三者一个都没有,无论价钱多少。 只有耶稣基督才能给无所依靠的这一代人带来希望。我相信他的话语是知识、智慧、聪明的唯一来源。他怎么收费呢?完全免费! 如果你的孩子16岁或以上,仍然单身,我建议你提起这个话题并考虑一段时间。若他们还小,或者尚未出生,就把这一项加在你们的“婚礼计划”里。你可能会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真正的家庭。 这让你感到有压力吗?如果你参加过周末婚姻研讨会,何不把你所学的教给孩子呢?或者这样更好:去找你的牧师,告诉他你愿意为教会里预备结婚的情侣提供婚前辅导。还要记住,当你的儿子或女儿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时,你总可以要求他们在说“我愿意”之前,去参加周末婚姻研讨会。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2008 家庭生活。版权所有。

从“心”开始

圣经告诉我们,心是生命的根基,一个人的生命反映他内心的状态。《箴言》4章23节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这段经文可以生动地表达出来:心就像一口井,一个人的生命从其中涌流出来。这个观念在圣经其他地方也提到过,一个人的行为,就是其内心景况的流露。心决定行为,因此你的一言一行都显示你内心的倾向。《马可福音》7章21节说:“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骄傲、狂妄。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这些言语和行为的恶,都是从内心发出来的。 你的儿女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是他内心所藏的善或恶的反映。《路加福音》6章45节很明确地阐述了这一观点: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这些经文可教导我们养育儿女的重点:行为不是根本的问题,内心的情况才是症结。请记住,心是生命的控制中枢。 父母往往只注意子女的行为,因此偏离了方向。如果你管教的目标是要改变行为,情况就是这样:你警觉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于是,那些惹人生气的行为就成了你注意的焦点。 “这有什么不对?”你可能会这样问。问题就在这里,孩子的需要其实远深过表面的行为。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做什么,他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他的内心。如果你真想帮助他,就必须注意他的心,因为正是内心的态度,使他产生这样的行为。 只改变行为而不从根源去改变内心,就是本末倒置、治标不治本。这不就是主耶稣责备法利赛人时说的“假冒为善”吗?在《马太福音》15章,耶稣公开指责法利赛人,说他们是“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还责备他们是外面干净、里面污秽的杯盘。然而,我们却常常这样教导儿女:我们要求孩子改变行为,却从不注意产生行为的内心。 那么,父母要怎样纠正和管教儿女呢?神的律法的确要求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但是你不能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你要明白,也要帮助孩子明白,是他偏离正道的心产生错误的行为。他的心如何走迷,使他产生这样的行为?他错误的言行背后,有哪些内心的问题? 让我们用常见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例子在那些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中很常见。孩子原来玩得很好,突然他们为了玩具吵了起来,这时父母通常会问:“是谁先玩的?”这样的反应忽略了心的问题,只是为了求公平,有利于那个先拿到玩具的小孩。但是如果看看他们的心,情形就不同了。你会发现他们都是“恶人”,因为他们都硬着心彼此对待,都很自私,都会说:“我不在乎你,也不管你高不高兴。我只关心自己,只要我得到这个玩具就会快乐,我才不管你觉得怎么样。” 从心的角度来说,你看到的是两个只顾自己的孩子,两个违背神律法的孩子。当然,两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一个孩子抢另一个的玩具,另一个在保护已得到的利益。但论到他们的心,两人都一样,他们的态度都是:只要我快乐,不管你死活。 现在你知道内心的态度如何引导行为了。所有的行为都和某些内心的态度有关,因此,管教儿女必须注意他们的心。 这种认知对管教儿女有很大的帮助,它使父母不只注意行为,也注意内心;不只注意改变外表的行为,也注意纠正一些更深层的问题。你帮助孩子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显明出来的,是他偏离正道的心。神差爱子来改变人心,使人得自由,不再做罪的奴仆。 本书的基本信念是:一生的果效由心发出。因此,父母的工作就是引导儿女的心。你必须学会从看到的行为,追究孩子的心思意念,并让孩子了解内心的问题。你必须使他们了解问题所在,而不只是责骂他们。你必须定睛在十字架上。父母的所有工作,包括纠正、管教和训练,都必须以心为重点。做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孩子的心。 这样的信念能在每一方面帮助父母,包括设定目标、确定方法、塑造儿女发展模式,等等。 本书将讨论教养儿女的每个重点,从圣经的角度来看父母的职责,探讨儿童发展的过程,检视正确的教养目标,思考合适的训练方式,而所有讨论的重心都是引导儿女的心。 我不想提供一些简单又巧妙的方法,也不想推销新的三步成功法,以制造出温顺乖巧的儿女,更不想教你满足孩子需要的快捷方式,使你的日子好过一点,而是想和你一起寻找一些新的方法,以完成神所托付给你的教养儿女的任务。虽然我是过来人,但我仍然热衷于做父母这项工作,甚至比以前更加兴奋、更有热情,因为我相信神会赐给我们力量,使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培养出敬虔的下一代。 我看到过一些父母掌握了本书所提出的原则,他们培养的儿女行为端正,生活快乐,这些孩子对自己、对生命都有敏感的心。最近我拜访了一个活泼又有生气的家庭,这个家中的孩子十几岁了,都喜欢自己的家,他们觉得家是个令人开心的地方─父亲和母亲得到应有的尊敬,孩子有问题就向父母询问意见。他们的对话中有许多圣经的话语和原则,但那种对话并不令人反感,而是让人觉得温馨。这家五代人都坚守信仰,而第六代正在学习认识“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36:9)。 建设和谐家庭,培养敬虔的下一代,这样的愿景值得我们为之牺牲。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摘自《子女心,父母情》。泰德•特里普著。牧人出版社出版。版权©1995。经许可使用。

孝敬父母的惊人力量

我们中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完全理解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关联。不管你是想把父母当偶像一样崇拜,还是想把他们搁置在一个荒岛上不闻不问,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他们的言行举止影响了你。他们活在你里面。这不仅仅是指继承他们的习性、习惯、价值观,甚至DNA。在灵魂的最深处你和父母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么想吧:你们中有些人会为自己的父母感到骄傲,并且十分享受与父母的关系。你希望你们之间的感情越浓越好。 你们中也有些人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和他们沟通。有时你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有时他们伤害你,惹你生气。你之所以那么痛苦,是因为你和他们是有关联的。无论如何,你都不能放弃这份关系;相反,你希望和他们更亲。 你们中还有些人一想起你的父亲或母亲,只会感到痛苦。你可能被他们遗弃了,或经常受他们虐待,又或者你双亲中有一位品行恶劣,且不知悔改。但是不知为什么,虽然你可能从不承认,你心里的某个地方还是希望能和他们重归于好。 这就是父母亲的力量。 触及痛处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在科罗拉多州波尔得市做青少年事工。我最喜欢向这些青少年讲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赡养你的父母”。实际上我把真正的信息掩藏在这个题目后面,我想挑战他们去遵守神的第五条诫命“孝敬你的父母”。就在我对他们讲这篇信息的时候,我意识到我触到了他们的痛处。他们中很多人和父母难以相处,孝敬父母这个诫命对他们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需要他们在信仰里跨出一大步。 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服事青少年和成年人,在服事中,我意识到教会很少谈论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我们经常讲孩子要顺服父母,但是成年孩子孝敬父母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很少谈及。第五条诫命成了一条被遗忘的诫命。 这特别令人困惑,因为对我们很多人而言,在离开父母之后,和他们的关系还会持续好几十年的。作为独立的成年人,怎么样才算孝敬父母呢? 在20世纪80年代,我对这条被遗忘的诫命的兴趣持续增长。好几个夏天,我对500多名准备做专职事奉的学生教导关于家庭的课程,孝敬父母那堂课总是能引起很大的反响。我在课中讲到,可以通过感谢、原谅、称赞父母来孝敬父母,也可以通过主动和他们建立关系来孝敬他们。 学生们的回应很热烈。一堂课结束后,三个年轻的女学生走过来,和我说起了她们的父亲,三个父亲听起来一模一样:他们都充足地供应了家庭的物质需要,但是都孤僻、冷漠、疏远、沉默寡言。三个人在说到想要和父亲建立爱的关系时,眼里都含着泪水。 我劝说每个人主动去改变这个关系,来孝敬自己的父亲。“别期望你的父亲主动来求你原谅,”我说。“而是要独自思考一段时间,想想你平常是怎么对待你父亲的。然后找个合适的机会,给你父亲打电话。在适当的情况下,向他承认你过去不知道感恩。请求他原谅,对他说 ‘我爱你。’” 后来我得知,这三位父亲的心都被感化了。其中一个学生流着泪告诉我:“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和父亲交流了。过去,父亲给我买车,买首饰,送我去学钢琴,让我享受舒适惬意的,他给了我所有的东西。但我告诉他,‘我不想要这些东西,我只想要你。我爱你,我想了解你。’他哭了,我也跟着哭了。那天是他第一次对我说他爱我。我觉得我们的关系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了。我真是等不及要回家了。” ‘这里有情况’ 接下来几年里,每当我对成年听众讲孝敬父母的时候,仍然能得到类似的回应。我曾想过,在这条诫命里有神的深意,是我们今天错失的。他想在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中成就意义深远的事,而那事我甚至尚未窥其皮毛。 我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经常会分享一个年轻女生写给我的一封信。她在信中讲述了她在家里经历的痛苦,也生动地描述了当她努力孝敬父亲时,所得到的回报: 有幸听到你今天分享的信息,我是多么的感恩啊!它包含的真理振聋发聩,使我恍然大悟。在我成长过程中,父亲曾经虐待我。他有时会将我一顿毒打,打得我觉得快要死了。有几次妈妈因为害怕我被他打死,甚至打电话报警了。但是比身体虐待更严重的是精神虐待。哦,他是那么地恨我!他会用所有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粗言恶语骂我。我恨他,恨的刻骨铭心。 在大一那一年我信主了。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神改变了我,他领我从对父亲刻骨铭心的恨里走出来,由恨变成不喜欢,再变成喜欢,直到最后我能说出我爱我父亲。后来我得知了一些事情。父亲小时候也被虐待过。他父亲在他17岁的时候把他赶出了家门。之前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这个。 这可以成为他在我童年时虐待我的理由吗?不能。但是这让我更明白了他为什么会那么做。 现在父亲还是会冲我喊叫,还是会骂我。但是你知道吗,他不再那么大声地骂我了。在特殊的日子里我会给他打电话。我会和他分享我生活中的事,寻求他的建议。他的反应如何?不是太好,但是也还可以。有一天,我听说他在上班的时候直夸我。还是有希望的。你知道为什么有希望吗?因为神爱我们,甚至叫他的独生子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还因为有人像你一样关心别人,愿意分享改变生命的信息,正如你今天所做的。 也许很多人会劝这个女生,不要再理睬虐待她的父亲。“他不值得你爱,”他们会这么说。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去孝敬他,向他表达爱,给他希望去得到一份他本不配得到的关系。当我听到类似的故事时,我意识到,孝敬父母这条诫命,远比我们大多数人想象的都更重要,更有力量。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本文是根据丹尼斯·雷尼和大卫·波伊合著的《遗忘的诫命》所改编的。 版权©2014 丹尼斯·雷尼。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