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9号,我怀孕的妻子丽萨做完产检回来了。她脸色苍白,把车开进车库后,她告诉我了一个毁灭性的消息。“我们失去了我们的孩子,”她边说边扑倒在我的怀里,抽泣起来。
我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从一种深深的个人痛苦,到身为一个丈夫所产生的对妻子的怜爱。出于本能,也靠着神的恩典,我把丽萨带到房间里,让她躺在床上……我在她旁边跪下来……开始祷告。我的话不多,但它们都是发自内心的,向神诉说着我们的景况。“主啊,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感觉很困惑和受伤。但我们想立即宣告: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不会变得苦毒,我们都不会停止对你的敬拜。我们拒绝让仇敌得逞。请你使我们的儿子活过来,如果这不是你的旨意,也请你与我们同在,陪伴我们走过难关。阿门。
接下来,我们看了第二位医生,我们六个月大的胎儿小提摩太•斯特林•米切尔被确诊因为脐带绕颈好几圈而窒息。经过引产和几天的休息后,我们埋葬了我们的第一个儿子。
之后,我们开始了情感和灵性上漫长的恢复旅程。回顾那段艰难的过程,我想起一些我们作的重要决定,那些决定保护了我们,使我们少受不少痛苦,并帮助我们走向通往美好明天的路途。下面是我们作的一些决定:
1. 我们拒绝修复问题,而是接受事实。
我们渴望神“修复”这个问题,或者至少快点把痛苦拿走。当他没有这么做时,一个奇妙的情况出现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们不再祈求从天上降下什么改变的能力,而是更多与主连结,在痛苦中,把我们的忧虑卸给他——此刻,与其说神是问题的解决者,不如说神是陪伴者。
当别人问“为什么要祷告?”时,C.S.路易斯有次回答说,“为什么要呼吸呢?”在《祷告:它真的管用吗?》这本书里,也谈到同样的问题。作者杨腓力回答道,“因为耶稣祷告了。”两个人都描写到我们所发现的,就是从根本上来说,祷告的价值在于“认识基督为至宝”,包括“和他一同受苦”(腓3:8-10)
最终,神确实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医治了我们的一些痛苦。但他从来没有撇下我们。他进入了我们的痛苦之中,而且把他内在的生命向我们显现了。(约14:21)
2. 我们拒绝自然神论,相信耶稣。
自然神论认为神创造了世界后,就对世界不闻不问了。当然,圣经呈现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它显明神道成肉身,直接介入了人类事务中。但是当你坐在医院的产房里,等候一个死去的胎儿,或者当你捧着一个鞋盒大小的棺材(里面装着你儿子的尸体)走向墓地时,这些会使一个人的看法变得模糊起来。
那些“雪上加霜”的日子,会使我们以为神对人是漠不关心的:那些事情让人无法承受。对我们来说,这样的回忆更使我们难以承受:就在几周之前,有一次回应主日早上讲台上的呼召,我和丽萨手牵手,祈求神使我们成为很棒的父母。还有一次,当一位护士兴奋地问:“你们会生一个男孩,还是女孩?”(她并不知道我们的婴儿已经死了。)很难解释为什么,但对我们来说,这真是不幸的一刻。这样的时刻甚至让我们觉得比悲剧本身更加不公。
但是耶稣,这位同样忍受了“毫无道理的不公正”的救主,走近了我们。他温柔地使我们想起他被挂在十字架上,筋疲力尽,因为受折磨变得口渴,于是他要水喝。他们却没有给他水,而是把海绵蘸满了醋,绑在棍子上给他喝。他高声喊道,“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父神了。”对万王之王来说,这种结局有点凄惨。
拒绝相信神是遥远的,相信这位熟悉我们痛苦和羞辱的、我们的救主,会使我们对门徒们的话产生共鸣:“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约6:68)
3. 我们拒绝相信宿命论,依然期待未来。
宿命论,是相信所有事情都是由命运主宰的。不像自然神论的漠不关心,宿命论加上了一些客观的力量。在我们的经历中,当我们的孩子死去时,神似乎在袖手旁观,因此,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不由得充满了惧怕,幻想痛苦无处不在。
我们发现,对付这种空虚的世界观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想清楚悲剧本身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你今天问我,我的儿子为什么死了,我会用耶稣的话回答你:当被问及为何一个人一出生就发生悲剧时,耶稣清楚地说,“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9:3)。耶稣的宣告,简短却铿锵有力,是我们发现唯一管用的,这也让我们相信未来会更好,并带着这样的盼望前行。
这也保守我们免受不可预料的情绪的攻击。就像有一次,我们听到当时流行的饭店广告,这广告的旋律特别令人难忘:“我想要我的猪背肋排,猪背肋排,猪背肋排,猪背肋排,猪背肋排,猪背肋排,肋排……我想要我的猪背肋排,猪背肋排,猪背肋排……”(babybackribs,指的是猪背肋排,发音同“我想要我的孩子回来”)好像每次打开电视,都看到这个广告,这让我们很受伤。我们也想要我们的孩子回来!但是他不会回来了。
宿命论会使我们相信,一切毫无意义,而且应该惧怕未来。如果我们信从这个观点,我们就会错失接下来的喜乐,就像C.S.路易斯在电影《影子大帝》所总结的,“现在的痛苦是之后的快乐的一部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4. 我们拒绝讨价还价,单单信靠神。
那些经历过丧子之痛的人,可能会理解我们与神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在我们心里,我们同意接受这个痛苦……一次。但是神需要保证这么糟糕的事情再也不能发生第二次。不幸的是,神从来不和我们达成这样的协议。
四年后,当丽萨又一次怀孕以早产告终时,那段时间尤为煎熬。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我们不可以跟这位有主权的神讨价还价,但依然可以信靠他。
5. 我们拒绝陈词滥调,相信隐秘的事属于神。
当这个坏消息传开来,家人和朋友给予我们慰问和安慰。他们透过慈爱的话语,甚至充满同情的沉默扶持着我们。然而,有一些话使我们感到他们在试图解释这个悲剧。下面是一些人说过的他们的看法:
-
- “为了某一天你可以帮助相同境况的人,神正在预备你。”;
- “比起你在这里,也许神在天上更需要你的孩子。”;
- “你们真的已经很坚强,神知道你们可以度过难关。”;
- “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但透过这件事,神会使你们变得更好。”;
- “当你有了更多孩子后,接受这件事就会变得更容易了。”;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深切地关心我们。但是,坦白讲,他们这些用意良好的话并帮不上什么忙。有时,他们甚至会因为说话极度主观而冒犯我们,因为我们内心深处也在渴求从神而来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奇怪又自相矛盾的事——陈词滥调和简单的答案不能使人满足,但神那深奥、不可思议的主权却使我们的灵魂得安息。当事情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内时,它们却仍然在神的掌权当中。
是的,在提摩太死亡这件事上,神是掌权的,但这么想的结果是:有些问题我们永远无法找到答案了。然而,对我们来说,其他的想法却更加令人不安:生命中,我们会经历一些事情,就像我们所遭遇的这件事情一样,这些不在神的掌权范围之内。这个想法毫无意义。我们拒绝这个想法。
6. 我们拒绝忧郁悲伤,接受有盼望的悲痛。
婴儿的死亡,立刻使得时间失去了意义。我们度日如年。以前重要的事情现在变得微不足道。每当我们想到:孩子没了,我们在孩子身上的梦想也都没了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有一股令人窒息的沉闷压在心头,使我们心里一紧。这种空虚难以填满。
有的时候,我强烈地感觉到,在天上,神和仇敌正在打一场属灵的争战。不是为了我的灵魂而争战,而是为了我生命的方向而争战,尤其是为了我的心思意念而争战。
出乎意料,悲痛帮助我们赢得了这场争战。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学会了如何真正地悲痛。在有些夜晚里,我和丽萨都太累了,不能给彼此以支持,只能躺在那里,听另一个人哭。我们经常哭,好像是昼夜不停的。但是我们大胆地抓住盼望,期待以后更好的日子。悲痛和盼望结盟后可是非常强大的。“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帖前4:13)
尤其是,当我们在墓旁唱“因他活着,我能面对明天时”,我们悲痛却带着盼望;父亲节,我和其他父亲们一起骄傲地站在教会里,尽管我没有儿子在旁边,我们悲痛却有盼望;母亲节,虽然没有儿子献给丽萨胸花,我们悲痛却有盼望;当医药账单从医院和医生那里寄过来时,我们悲痛却有盼望;当我们考虑是把婴儿派对上收到的礼物还给送礼物的人,还是卖给商店作为以后的存款时,我们悲痛却有盼望;当记忆中提摩太的小脸慢慢变得模糊,而我们只有他胎儿期的照片时,我们悲痛却有盼望。从某个角度说,我们悲痛却仍然有盼望。尽管我们渴望那一天的来临,在那一天,无论是悲痛还是盼望都不重要了。“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林前13:12)
7. 我们拒绝说“再见”,相信“我们还会见面的”。
关于死去的孩子们的命运如何,尽管圣经学者们还没有达成共识,我们却相信圣经告诉我们,有一天我们会再见到提摩太。下一次相见,他的眼睛会是张开的,并且充满了惊奇和荣耀!
正因如此,我们选择永远不再把儿子的死说成是一个“损失”。我们没有失去我们的孩子——他在耶稣的怀里是绝对安全的。
8. 我们拒绝英雄主义,接受我们自己软弱的事实。
作为一个男人,比起丽萨,这可能更是我自己的挣扎。我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我不是一个超级英雄。我内心非常伤痛,有一些事情是蛮力和决心不能胜过的。我不得已认识到的是,尽管我很软弱,神却足够强大,去应付这一切。
我也明白了,神藉着我的妻子,是怎样地安慰和坚固了我。圣经说神“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林前10:13)然而,在一段婚姻里,神使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可能神有时候会让配偶中的任何一位都难以承担某些事情,但却让两人一起可以胜过?他对我们这样做了。
对于最近刚刚失去孩子的父亲们,我特别想说:你的妻子现在需要你,而且她在未来的许多年都需要你。她需要你的手、你的耳朵、你的心、你的同情、你的眼泪、你的注意力、你的鼓励、你的信心、你的勇气、你的爱、你的带领以及你的理解。(彼前3:7)而且,你也需要她这么对你。
也许你想知道我们的近况——神又赐给我们两个孩子:一个宝贵的女儿,叫格蕾丝,还有一个精力旺盛的男孩,叫做埃文。如果你也处在一个跟我们相似的环境中,我很同情你,我知道这让你感觉是你生命的争战,你难以想象自己是否会恢复。在很多方面,你确实不会回到起初了。尽管如此,也没有关系。因为他活着,前面仍然有更美好的日子为你存留。
版权 © 2013 家庭生活。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