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  

一次出差,我们住在一朋友家,他们的儿子上二年级,吃过晚餐,大家都坐在客厅沙发上聊天。

不一会,妈妈把儿子的书包拎到客厅,往餐桌上一丢:“张伟恩,快!写作业!”而伟恩好像没听见,踏着拖鞋往厕所走。

“张伟恩?去哪?写作业了!”妈妈盯着伟恩的后背吼叫。“你没看见我要上厕所吗?”伟恩不疾不徐地说。

“不写作业,不上厕所!刚才你干嘛呢?”妈妈一脸无奈,转向我们诉苦,“让他写个作业,磨蹭得很!”

过了好一会,伟恩才慢悠悠地来到书桌前,妈妈却急不可待地说:“先写数学,数学就30道计算题,语文还要背诵一篇课文…。”

拿本子、削铅笔、摆好姿势后,伟恩终于要写作业了,我本以为妈妈可以解放了,没想到她竟然拿起一根藤条,像个柱子一样,立在伟恩后面,藤条时不时地扬起:“写个名字都要这么久吗…9乘7得54?脑子呢…集中注意力…”

我注视着“写作业”的母子,不禁陷入了沉思:若是孩子写作业拖延,你不催,他不动,那父母就简直太累了。

就像上了新闻头条的上海的刘女士,在今年3月,因为催促孩子写作业,一气之下要跳河自尽,而等消防员赶到时,她竟然绝望地大喊:“不要救我!我太累了…”

你催一下,他动一下,你一个命令,他一个动作,那真是太累了。若是孩子可以自带发动机,你不用催,他就可以自动自发地写作业,那多好呀。

问题是,如何才能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写作业呢?

01

写作业上给孩子选择权

疫情期间,果果单独在一个房间,听网课、写作业。

有一次,我去她房间拿东西,看到果果在看Ipad上的“叽里呱啦”,她一见我进去,马上关了,假装在写作业。

第二天,路亚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今天,我看到果果边看绘本边写作业,她一看到我进房间,马上装着写作业,就一点作业,拖到吃午饭都没写好。”

我沉默了一会,说:“这样下去不行,不能让她感觉在给我们写作业。”

当晚,在给果果讲故事前,我把手放在她肩膀上说:“宝贝,爸爸发现你的数学和语文最近进步很大,爸爸以你为荣。”果果笑得很灿烂:“你又说这个…呵呵…”

“但是,爸爸问你,你说写作业是你的事,还是爸妈的事?”我看着果果。她低下头,大概意识到我要说什么了,轻声说:“我的事。”

“写作业既然是你的事,宝贝,你就可以决定写或者不写,也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写,知道吗?”我一字一顿地告诉她。果果轻轻点了下头。

“那你就没必要在爸妈进房间时,马上假装写作业,你可以光明正大地看‘叽里呱啦’和《贝贝熊》,爸妈不会强迫你必须什么时候写作业。”

果果一脸迷惑地说:“那我要是写不好怎么办?”我边打开《伊索寓言》,边轻松地说:“那你就要接受没写好的后果,宝贝,你要记住,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你的任何选择都是有后果的。”

果果似懂非懂,我不需要她必须听懂,“后果”会让她懂的。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反映神的形象,在伊甸园里,神从不掌控亚当与夏娃的“选择权”,而只是提供“选项与后果”,你若想让孩子在写作业上有责任感、自制力,也必须得在孩子写作业上放手。

因为“自制力”是“抵制诱惑、克服困难,并坚持做对的事”的能力,自制力是个体内在的一种自我管理能力,孩子只有在不被勉强的前提下,认真权衡“后果”,才能慢慢发展出来。

就像亲子专家弗斯特-科林(Foster Cline)说的:“孩子的责任感与自制力的强弱,与他独自做决定的次数成正比。”

02

后果,训练孩子延迟满足感的能力

一天,路亚对我说:“我发现果果不能‘延迟满足感’,我给她讲‘先写作业,再画画’,但是,我看她听不进我的建议,她还是边写作业边画画,每天都把作业拖到很晚。”

“建议没用,需要提供后果。”我使劲挠了下脑袋,想到了一个“后果”。

当晚,我就把果果叫到书房:“宝贝,爸爸很欣赏你画的画,你很有画画的能力。但是,我期望你,可以靠着神能‘延迟满足感’,先做重要紧急的事——写作业,再做不那么重要紧急的事——画画。

“所以,为了培养你‘节制’的能力,从今天起,爸爸给你两个选择,一是在晚饭前,你把作业写完,和我们一块吃晚饭,另一个就是拖到晚饭后,你什么时候写好,什么时候吃饭,你无论选哪一个,爸妈都尊重你。”

果果立马哭了:“那饭菜会凉的!你们都吃完下桌了,你们要等着我!”

“宝贝,爸爸也期望和你一起吃晚饭!你的作业不多,若是你节制的话,晚饭前一定能写好,所以,选择权在你那里。”我很平静、坚定地说。

第二天,果果还是边画画边写作业,果然在我们吃饭时,她还没写好,我就打开门告诉她:“宝贝,我们开始吃饭了,你什么时候写好,什么时候就可以过来吃饭。”她很生气,飞速地写作业:“你们必须等我!”

大概过了十分钟,果果满脸愤怒地去洗手吃饭,不过,从那以后,她就能准时上桌吃饭了。

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她还是边画画边写作业,虽然,她的“延迟满足感”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她可以把画画时间缩短、写作业时间延长,做到晚饭前写好作业。

不过,我们还是想让她先写作业再画画,在“写作业”上彻底地“延迟满足感”。我想到,亨利-克劳德(Henry cloud)曾说:“奖赏也是个‘后果’,但是要慎用,只有在孩子要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者有特殊表现时,才能考虑给奖赏。”

我想,果果如果可以“先写作业再画画”,应该是一个特殊表现,因为即使是成人,我们也常常想先做“感兴趣”的事,再做“相对枯燥无聊”的事,我们也常常把“枯燥无聊”的事拖延着不去做。

所以,我们决定给她一个“奖赏”——每次做到“先写作业,再画画”,就可以得一个星星,得到10个星星,就可以有3块钱或者1个冰糕。

现在,果果已经得到了40多个星星,她想积攒到50个,买一盒巧乐兹冰糕。

最近,她问我:“为什么我写作业会变这么快?”我笑着说:“因为你是先做‘相对无聊’的作业,再去画‘特喜欢’的画呀,就像吃饭时,你先吃不喜欢吃的,再吃喜欢吃的,你就会越吃越快,越吃越开心。你说对不对?”

果果笑容满面,使劲地点了一下头。

03

当孩子被挫败感卡住时,让他看见进步

一周末,老师发了一张数学卷子,果果只做了一会,就跑过来,一脸痛苦地说:“爸爸,这道题我不会。”

我定睛一看,是个一年级的奥数题:6◻-◻5=27。我就在草稿纸上,给她讲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我以为果果懂了,就期望她触类旁通:“去做吧,再仔细想想。”

约过了十五分钟,我去看果果做得怎样了,没想到她竟然一脸愤怒地在画画,而那道题还没做出来。

“宝贝,你怎么还不做作业?”我声音里含着不满。她眼泪哗哗直流,愤怒地说:“我不会,永远都不会!”

我顿时七窍生烟:“不会,就先做其他的题呀?一直磨蹭!还画起画来了?”并一把拿过卷子,指着那道题吼道:“几减5等于7呀?”她竟然说:“不知道!”“几减5等于7,都不知道吗?”我吼的声音更大了。

“不知道…是9吗?”她含着眼泪,慢吞吞地说。我简直无语了,心想:这孩子没法教了,学了这么久的数学,竟然说9-5=7。“想清楚几减5等于7,再来找我。”我大吼一声,摔门而出。

坐在沙发上,我气得粗气直喘,内心默祷:“主啊,救我!”

这时,我想到肯斯-博瑞(Kenneth Barish)说的话:“孩子写作业拖延的一大原因,就是被‘挫败感’卡住了,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他的‘情绪的脑’会过分激昂,‘理智的脑’就会供血不足,他的注意力和逻辑力都会大幅下降。”

我一下笑了,心想:难怪告诉我9-5=7!“理智的脑”供血不足呀!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杜克(Carol Dweck)是倡导“成长型思维”的先锋,她曾说:“帮助孩子战胜挫败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看到‘不断尝试,就会不断进步’。”

我一下子晃过神来:果果是被“挫败感”卡住了!她此时一定觉得无论怎样努力,无论选择什么,结果都是一样——不会做,所以她就放弃了尝试,变得磨蹭起来,我应该让她看到“不断尝试,就会不断进步”。

我们不能掌控孩子的“选择权”,但我们却可以影响孩子的每个选择。让孩子看见“不断尝试,就会不断进步”,就是在鼓励孩子去选择“不断尝试”,而不去选择“自暴自弃”。

于是,我走过去,坐在果果旁边,平静地说:“宝贝,这道题一直做不出来,是不是感觉很有挫败感?”

她“哇”一声大哭起来,身体哭得都在抖动,我就趁势抱紧她,安抚了好一会。看她稍微安静下来,我就说:“宝贝,遇到不会做的题很正常,况且这道题本来就是奥数题。但是,我相信你不断地努力,就会不断进步的。”

看她在仔细听我说,我就问:“你说你不断地练习,会不断地退步吗?”“不会!”果果破涕而笑。

“对的,就像你以前不会跳绳,但是你不断地练习,就不断地进步,你刚开始每次只能跳一下,现在你一次就可以跳150下了,是不是?”果果点了点头。

“那你只要不断地去思考、去练习,我想,这道题你一定会慢慢地做出来的,你相信吗?”果果又点了点头。

我就继续给她讲那道题,平安下来的果果,注意力和逻辑力确实好多了,没过几分钟,她就找到窍门了,不但会做卷子上的那道题,而且把我出的几道同样类型的题,也很快做出来了。

看到她已经开心起来,我就说:“宝贝,是不是不断尝试,就会不断进步?”果果笑着说:“是!”

从“挫败感”的捆绑下,释放出来的果果,写作业的效率就高多了,不一会就做完了所有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