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for 既要真理

旧故事中的新关联

我和梅里周日晚上参加了我们教会关于基督徒生活的课程。我们信主已经很多年了,但有时参加一些课程来重温那些熟悉的真理,感觉也很不错。 那天晚上我们被要求去和另一对夫妇见面,分享一个神借着圣灵在我们生命里面做工的故事。 我的故事 我讲的故事发生在我们婚礼前三周的一个早晨。我大概5点醒来,然后就睡不着了。想着快要结婚了,我心神不宁 。一想到马上要肩负丈夫的责任,我就感到焦虑。 于是我起床后,在外面散步了很长时间,城市慢慢醒来。我少有这般沉思的时刻——我回想起过去的五年里神是如何在我生命里做工的。我回想起他如何供应我,回想起那些熟悉的经文,以提醒自己他对我的爱,还有他对我生命的掌管。 接下来的一刻,事过30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很清楚地感觉到神通过圣灵告诉我:“如果你对我将引领你的生活还有任何疑问,这样想一下吧:在这个城市的所有人中,你是我唯一一大早叫醒的人,好让你可以和我一同散步一同谈心。” 那一刻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试金石,它让我知道,神永远不会离开我,也不会离弃我。 梅里的故事 高中毕业后不久,梅里与80,000名学生一起参加了由学园传道会在达拉斯发起的1972探索夏令营。对梅里来说,这次夏令营在很多方面都改变了她的人生,但最让她难忘的经历发生在那次营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 当时,梅里病了,身体脱水,她被送到了“棉花杯”外面的红十字会的帐篷里。照顾她的人认为她因日程太紧疲劳过度而累倒,应马上回旅馆去休息。但如果等几小时后与她的小组一起做大巴回酒店的话,就太晚了。所以他们祷告有人能过来载她回去。 不到两分钟,一位年轻人走进那帐篷说,“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刚才有种强烈的感觉,要过来看看,是否有人需要搭车。” 事实证明,这个年轻人为梅里所做的,远远不止搭个顺风车。他给自己的父母打了电话,他的父母请梅里在她恢复期间到他们位于沃思堡市旁边的家里去住。后来,梅里一直住在那里,直到夏令营活动结束。那是梅里第一次接触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家庭,这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印象如此强烈,以至于她后来决定,要祷告神给她一个爱神的丈夫,与此同时她将不会和任何非基督徒谈恋爱,除非他已虔诚信主。就像她所说的那样,“我把自己的恋爱生活交托给神了,而神也接了过去。” 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我们讲完各自的故事后,那对夫妻问道,“你们有没有看到这两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呢?”30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它们之间的联系;今天,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一起各自讲述我们的这两个故事。 我们经常以为这是神在我们各自生命里分别做的工。但是现在,我看到了联系:1972年,梅里看到她的天父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满足了她的需要,所以她立志相信神能给她一个与神同行的丈夫。而与此同时,这个人尚未相信基督是他的主人和救主,然而七年之后,他愿意凌晨五点起床,与神漫步,聆听他的声音。我称之为蒙应允的祷告。 这让我觉得自己应该更经常地早点起来,外出散步。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2012 家庭生活。版权所有。

如何改变你的恶劣态度?

在小石城我家附近,今年一月时还有大量的树枝堆积在很多房屋前。这是圣诞节那天横扫阿肯色州中部的一场冬季风暴留下的狼藉景象。那天先下了冻雨,接着是深及脚踝的大雪。 那是个白色圣诞节,但却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倒下的树和被风吹断的树枝使人无暇他顾,半个县都停电了。我们家连续断电五个晚上。 如果你曾有类似经历,就会理解并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多么依赖电力,这真让人震惊。一旦没电,你的正常生活就会完全被打乱,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我们有台发电机,但只够给冰箱、取暖器、手机和一些小家电供电。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家里越来越冷,气氛也越来越压抑。 电力恢复后,我问了自己两个大问题: 我们的祖先在没有电、没有集中供暖或空调的情况下是怎么生活的?我觉得自己被现代化的舒适和便利宠坏了。我无法想象过去在威斯康星州或内布拉斯加州的冬季,以及阿肯色州的夏季,农村家庭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但是这些年代离我们并不遥远,很多在农场长大的爷爷奶奶或父母,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才用上了电。 该如何摆脱不好的态度?这是我最大的挣扎。停电后的第二个晚上,我一直在胡思乱想: 这房子又黑又冷,太让人压抑了。 别人家陆陆续续都有电了……怎么那么长时间了,他们还没修好我家的? 一直期待圣诞节和新年的这段假期,但现在却一点也不放松。现在,整个生活的重中之重就是保暖保温,这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我觉得身负千斤重担,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时而急噪,时而伤心,很情绪化。 我知道自己态度不好,却无法自控。 我觉得这是生活中几大现实而基本的问题之一,也是婚姻与家庭的一个主要问题;一旦态度消极,情绪低落,就会像黑洞一般,把家里的每个人都吸进去。这种不好的态度有时会缘于你的个人境遇,有时候会缘于你对另一个人的看法,有时则会缘于你对世界的认识。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回想起自己曾造出过这样的黑洞,或曾因配偶、孩子或父母的恶劣态度而身陷此类黑洞。 所以回到我的问题上来:当环境、他人或其它任何事情使你态度恶劣时,你该怎么办?你又如何摆脱这种状态? 读者反馈 在《婚姻备忘录》电子简讯里第一次写下这一主题时,我请读者们给我反馈,让我知道你们喜欢参与这样的讨论。从你们的反馈里,我知道这次碰到了大家的痛处。 不少读者承认他们有着同样的问题:“我承认自己有过你描述的那种状况,有很多次,”一位读者写道。另外一位说,“好像那恶劣态度在我这里生根了,我无法克服。我承认它的存在,我知道这不讨神的喜悦,也知道自己的家人正因此饱受煎熬,但我就是拿它没辙。” 读着你们的来信和评论,我也认识到,对一件不足挂齿的事情耿耿于怀,是多么的愚蠢可笑。停电怎能和长期照顾父母的困难,或者和丈夫在19年婚姻后离开妻子和9个孩子时所面对的困难相比呢?一位读者说,12月初与他共同生活23年的妻子去世了。“对我和4个年龄在15–22岁之间的孩子而言,这是个非常忧伤的假期。” 在你们的邮件中,我很明显地看到了最集中的共同点:对抗恶劣态度的关键就是调整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每当对人对事态度不好时,我的处理方式就是全面考虑一下,找出正确的方法,而不是在自我怜悯中却步不前,”一位读者分享:“圣诞节前夕,康涅狄格州发生了校园枪杀案,我岳父又在圣诞节后的那天去世,我们还有一位年仅5岁的小朋友随时可能死去,我审视着自己的人生,谦卑而心存感激,感谢神让我和丈夫,孩子以及孙子孙女们拥有健康。” 读者们对这一主题的回应,提醒我关注一些基本的圣经真理。下面,我汇集所有的读者反馈,精简为改变恶劣态度的四大主要步骤: 第一步:认识到恶劣态度所为何来,并为之悔改。我们所谓的“恶劣态度”通常是骄傲、愤怒或自私。我们想掌控,但掌控不了。正如一位读者所写的,“人的天性是自私的,总是过度关注自身的境况和细节。对此,我们无法自控,对我而言,‘恶劣态度’与想从神手里夺回控制权有关。” 另外一位读者说: 我发现恢复正常的最佳捷径是悔改。通常每当我意识到自己态度不好,说过或做过什么事,惹得家人不高兴时,就会把家人叫到桌边,或者如果在开车(这很经常发生),我就在车上一字一句地说:“我对自己刚才大喊大叫,行为不当感到抱歉。我错了。请你们原谅我好吗?” 第二步:转变想法回到神的面前。恶劣态度如同陷入了路上的坑里,你要采取积极措施停止手中正在做的事情,把自己拉出来。读者们为此提到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读圣经提醒自己,神是至高无上的,他掌管一切;祷告并为此感谢神;唱诗赞美神;徒步旅行,享受神的创造之工。“一年多前,我挣扎于自己的那些消极想法中,后来我决定,不能被这些负面想法打败……每当负面想法进入大脑时,我都会引用一节经文或唱一首歌……这样,当一天结束时,我会有一种得胜的美好感觉。 第三步:把你所受的祝福列个清单,为此向神感恩。我原本可以把这一步归入读者们提到的回归神面前的积极行动中去。但在这里我把它单独列出来,因为这是从读者那里得到的最集中的建议: 就像古老圣诗所唱的那样,“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无论我处境如何,总有很多事需要感恩,把它们具体列出来很重要。我总是首先会感谢神差遣他的独子耶稣基督成为我的救主,然后为他赐给我家人和朋友而表达我的感恩之情,等等。当你为神所成就的大功而心怀感恩时,你就不会脾气不好了。 这一节直接引自《腓立比书》4章8节:“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第四步:别总是想着自己,找到可以服侍或帮助他人的方法吧。一位读者说,“只要对别人慷慨以待,我的心情就大不一样。这种慷慨不一定是金钱上的。和善地对待他人,以此来祝福他们,可以很快改变我的整个状态。” 读者们还提到了发展个人爱好或其他你喜欢的事情——做点体力活,小睡一会儿,和某个朋友聊聊你的情况,他或许能给你一个看问题的全新视角。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一位读者的评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我觉得它把整件事情概括得很好: 我学到的一点就是,态度是由我们的感觉、想法和行为组成的。我们倾向于改变自己的感觉,但这出发点并不对。我们需要先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这两者直接影响我们的感觉。 这个描述用在我身上很贴切。当我发现自己陷入恶劣态度不可自拔时,就想靠改变感觉来改变态度,却丝毫不起作用。事实上,那只能让我更加沮丧。相反,我要变得主动起来,去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本文列出的以上步骤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最初刊登的《婚姻备忘录》里,我问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你如何面对自己爱人的恶劣态度?”对此,我也收到了很好的回答,我会用这些回答写成另一篇文章。同时,我还有另一个相关主题的问题:你的爱人是如何帮你改变恶劣态度的?”如果你对这一问题有任何想法,请在下面留下你的评论。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版权©2013 家庭生活。版权所有。